回顾荷兰教授与小18岁娇妻,花光积蓄到云

年,一个名叫乐安东的荷兰小伙跋山涉水地来到中国,他在云南的景颇族山寨里,一待就是十多年。再后来,乐安东因为工作原因到了北京,还和一个比自己小了18岁的女孩结婚。

家庭美满,事业有成,在别人看来已经是人生赢家的乐安东,却在此时放弃了在北京的优渥的生活,再次带着妻子回到了德宏自治州景颇族山寨,不仅自掏腰包创建了“榕树根”公益组织,还一直在此定居,默默守护着这里的孩子们。

如今,“榕树根”公益组织的创立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乐安东和他的妻子现状又是如何的呢?

远赴云南研究景颇族文化

乐安东,一个在中国生活多年的荷兰小伙。

年,乐安东出生于荷兰的西部港口城市多特雷赫德,小时候的他便展现出来了对语言方面的天赋,乐安东最喜欢模仿电视里面那些外国人说话,他觉得每一种语言都具有各自的魅力。一次偶然的机会,乐安东了解到了汉语,这种颇具东方神秘感的语言令他深深着迷。

在莱顿大学读书时,乐安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汉藏语系作为专业,之后在读博期间,乐安东选择了更为小众的载瓦语作为研究课题。

载瓦语属于汉藏语系中的一个旁支,是我国云南地区的景颇族人民使用的一种语言,不过在我国使用载瓦语的人也仅有几万人。懂载瓦语的人不多,而且从已有的一些资料上来看,关于载瓦语的记录也只有寥寥数语。

为了能更深入地研究自己的课题,同时也为了填补这一学术史上的空白,乐安东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去云南,只有彻底融入到景颇族人的生活当中,他才能对这门语言有更加深入地了解。

乐安东是个行事果断的人,下定决心之后,他真的就独自一人来到了中国。几经辗转后,乐安东才终于找到了云南景颇族人的聚居地。

从年开始,乐安东经常往返于荷兰与中国两地,他数次来到云南德宏,目的就是为了能和当地的景颇族人拉近距离,了解他们的生活常态,借此增加对载瓦语的了解。

但其实乐安东刚刚来到云南时,事情的开展远比他想象得要艰难许多。景颇族人民长期聚居在一个山寨里,平时很少跟外人接触,而乐安东作为一个金发碧眼的老外,山民们对他既好奇,又有些害怕。

乐安东对于山民们的反应并不奇怪,他知道,自己作为一个外人,突然闯进别人的领地必然会遭到排斥。所以乐安东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他前期花了很多时间去和当地的山民们接触。

因为乐安东的中文很好,和当地的山民们交流起来也不会太费劲,而且他态度温和有礼,又十分尊重当地传统文化,久而久之,乐安东已经和当地的景颇族人打成一片,山民们也纷纷接受了这个老外。

乐安东沉下心来做研究,在云南的景颇族聚居地一待就是14年的时间。他和当地的山民们同吃同住,以便于自己更好地融入他们。

乐安东平时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和山民们聊天,他知道,有许多的文化传说只能靠着口口相传,聊天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获取信息的机会。凡是山民们在聊天中提到的历史传说,乐安东都会用心记下来,事后再去慢慢验证。

就这样,乐安东花了十余年时间,对于载瓦语这门语言已经了解得非常透彻,从发音音调到语法规则等,乐安东都一清二楚,并且也掌握了大部分的景颇族文化。

不过,就是因为自己花费了这么长的时间去研究一门小众语言,乐安东发现自己已经彻底地爱上了载瓦语。可载瓦语本身就属于非常生僻的语言,平时使用它的人也不多,景颇族的年轻人大多数都不会说载瓦语。这意味着等到景颇族老一辈的人全都离世,那么这门语言也会就此消失。

乐安东不忍心看见载瓦语就此销声匿迹,于是他利用这些年收集到的各类资料,又花了大量的时间把资料归类整理,最终编写成了一部词典,就是长达多页的《载瓦语语法及词典》。

这是乐安东花费十数年的心血,也是载瓦语曾经存在过的证明。将词典编写完成后,乐安东提笔在词典的扉页上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献给我的那些具有非凡创造力和热情的景颇人民!”

对于很多语言学家来说,研究一门语言就是一项工作,他们通常会花几年时间来完成这项工作,之后就会开展下一项研究工作。像乐安东这样专门花了十几年时间去研究一门语言的学者,少之又少。

这部载瓦语词典出版后,在学术界也引起了不小的骚动,它被认为是填补了载瓦语在学术界的空白,世界各大语言学院都收藏了这部词典,乐安东也因此被授予了最高荣誉博士学位。

北京任教遇见一生所爱的人

年,词典编写完成之后,乐安东到了北京,他受聘成为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授,而且是本校第一位教授荷兰语的外教。

乐安东在北京待了有好几年时间,在此期间,他还意外遇见了自己一生所爱的人。

年,世界自然基金会与荷兰的大使馆在北京进行交流活动,乐安东受到邀请去参加了活动,就是在这场活动上,乐安东遇见了一位中国女孩叫李旸。

李旸原本在一家跨国公司做律师,薪水丰厚,工作又体面。然而李旸心里却并不感到满足,她觉得这样的工作好像一眼就能望到头,做这份工作也并不能带给她任何成就感。

于是李旸辞去了律师一职,转而投身于环保事业中做起了贡献。她先后在世界自然基金会以及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都做过传播官,虽然薪水远远不及从前,但李旸心里却更加满足和踏实。

乐安东和李旸在活动现场遇见,两人一见如故,乐安东和李旸说起了自己在景颇族的一些见闻,李旸听得入迷,也和乐安东分享起了自己做公益的一些经历。两个人的共同话题是越聊越多,活动结束后,乐安东和李旸还交换了联系方式,约着以后一起见面聊天。

俗话说日久生情,而乐安东和李旸却是第一面就互有好感,很快,他们便确定了彼此关系。不过,李旸出生于年,而乐安东此时却已47岁,两人之间有着近18岁的年龄差距。

李旸第一次带着乐安东回家见父母时,毫无意外地遭到了父母的双双反对。李旸的父母一来是觉得乐安东的年龄和李旸实在相差过大,二来他们也有些介意乐安东外国人的身份。

不过李旸是个很有韧劲的姑娘,她知道让父母一下子就接受乐安东是行不通的,于是她就经常和父母讲乐安东的事,说他是如何为了研究在山寨扎根多年,又如何编写出载瓦语词典,李旸还常常带着乐安东上门和父母接触。渐渐地,李旸的父母也终于接受了这个洋女婿,乐安东和李旸也顺利结为了夫妻。

两人结婚后,乐安东曾经带着李旸去了一次德宏自治州,他对李旸说:“尽管我已经在北京待了7年时间,但我始终无法真正融入北京的生活,只有在这里,我才感到轻松和自在。”李旸便反问他:“既然放不下,为什么不顺从自己的心意,干脆回到这里来呢?”

李旸的话让乐安东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一方面自己确实想回到德宏自治州,回到和景颇族人共同生活的地方,但是另一方面,李旸在北京生活多年,突然要她跟着自己到大山里面吃苦,他也于心不忍。

纠结再三,乐安东把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告诉了李旸,不料李旸却坦然一笑,她尊重乐安东的选择,也愿意跟着乐安东一起去德宏,更不怕吃苦!

能得到妻子的支持,乐安东心里顿时有了底气,他放弃了北大教授的远大前程,和李旸一起来到了德宏自治州的西山乡,从此便在此定居。

与妻子一同创建“榕树根”

德宏其实全称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位于云南西部的一个地级行政区,常住人口只有一百多万,且几乎都是少数民族,因此这里的语言十分庞杂。而且因为经济发展落后,山里的孩子们几乎都不怎么读书。最令两人感到担忧的是,在景颇族寨子里见到的那些“问题少年”。

云南地处中国边境,许多走私的毒品都要经过这里,久而久之,景颇山寨里的一些山民也开始吸毒贩毒,这些人被抓入狱之后,留下来的孩子就成了万人嫌。这些孩子没有父母管教,根本不会在学校乖乖读书,逃课打架都是常事,最后甚至还会染上毒瘾,就和他们的父母一样。

乐安东以前为了做研究而居住在景颇族时,在空闲之时也会给这里的孩子们传授知识,他不忍心看到那些孩子变成所谓的“问题少年”。这一次和李旸再回到德宏自治州,他做了一个更大的决定,他想在这里创办一所学校。

年年底,乐安东和李旸拿出了全部的积蓄,在西山乡买了一块地,准备建造一座理想家园,既可以做他们两人的居所,又可以把这里当成学校,给孩子们传授知识。

然而盖房子的过程却一波三折,他们首先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工人看不懂图纸。原本设计师已经按照乐安东的想法设计出了一份建造图纸,但当他们把图纸交给当地的工人时,工人们却一头雾水。深山里的工人文化水平原本就不高,山里的房子盖起来也简单,他们之前从未接触过这么复杂的图纸,看不懂也算正常。

于是,为了能和工人讲清楚细节,李旸不得不每天和设计师打电话沟通,再把设计师的想法转述给工人,就这么一点一点地推动着施工。

可是,事情的发展远远没有这么顺利,房子盖到一半时,糟心事又来了。李旸和乐安东遇到了黑心包工头,发现这个看似老实的包工头不仅虚报的建材费用,还克扣工人们的工资,中饱私囊。李旸知道了来龙去脉之后直接撵走了包工头,这下只能自己亲自上场监工。

尽管两人已经试图走法律程序来追回被贪污的建材款,但是司法程序繁琐,不是十天半个月就能弄完的,可房子还得继续盖呀。于是,乐安东和李旸又开始想办法筹钱。李旸说:“那段时间,我们每天几乎只能睡到两三个小时,每次想到这些糟心事都几乎要放弃,但最后,我们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了。”

年5月,在经历了那么多的波折之后,乐安东和李旸的房子才终于建成,他们这座房子命名为“榕树根之家”。

榕树是德宏自治州当地非常常见的一种树木,榕树的枝叶茂盛,树干壮实,无论严寒酷暑都依然挺立着。乐安东觉得自己和榕树很像,他想就这样做一棵榕树,默默守护这里的孩子们。

学校终于落成,夫妻俩也正式开启了支教生活,尽管这里的设施简陋,教学条件也不尽如人意,但可以真正地为孩子们做一点事,他们依然乐在其中。

一开始,榕树根之家限制了时间,只有在周末和寒暑假期间对外开放。但渐渐地,乐安东和李旸乐观开朗的精神感染到了这里的孩子们,越来越多的孩子愿意待在榕树根,于是榕树根之家也就不再限制时间。

白天,孩子们可以在这里进行各种活动,例如读书、看电影、做游戏等等,夜晚来临时,大家则会聚在一起看星星,再多的烦恼,都会消失于夜空之中。

榕树根创建的初衷就是为了帮助孩子们找到自我认同,所以乐安东和李旸并没有设置太多的文化课程,反而是因材施教,为孩子们开设了一系列的趣味课程,例如由真人扮演的木偶戏,李旸会带着孩子们一起做道具、排练等等,乐安东则负责创作剧本,他很巧妙地把景颇族的古老传说改编成剧本,让孩子们在排练过程中也能对景颇族文化有更多了解。

除此之外,榕树根之家还有街舞、快乐英语等课程,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课程学习。乐安东和李旸不要求孩子们能做出什么耀眼的成绩,只是想要他们明白,自己将来长大到底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有了目标,就要为此付出努力。

从乐安东和李旸夫妇搬到德宏州开始,再到他们一手创建榕树根公益组织,如今也有十余年的时间了。这些年,也有不少的志愿者来到这里,榕树根之家也发展得越来越壮大,一批又一批的孩子来到这里上课,又通过榕树根走出大山。

只有乐安东和李旸还一直坚守在这里,正如乐安东所说过的话一样:“我愿意做一棵榕树守护一方土地,我的根就在这里,我必须牢牢地扎根在这里,我没法离开。”

榕树不喜施肥,不用给它过多的养料,只是依靠光照和雨水,它也能长成参天大树,为行人带来荫凉。乐安东从荷兰而来,却在云南景颇族的寨子里扎了根,他和李旸,默默地在大山里坚守了十余年,他们就是一棵值得赞扬的榕树。

在未来的日子里,榕树还会继续生长,大的榕树会用自己的养分滋养着其他榕树苗,未来的榕树根之家,一定会长成更为壮观的榕树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92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