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伦艺去荷兰学小众专业,我果然做对了

明明读了吃香稳赚的平面设计,却又决定转向小众的生态未来专业;

考上了伦艺,也拿了金史密斯的offer,

可偏偏不去,最后选择到荷兰学可持续发展方向;

在半DITY状态下完成作品集,慢慢开始教学弟学妹创作梳理…

好家伙!!太朋克了也!

这期嘉宾小汪的故事,绝对会为社群的小伙伴打开新世界大门。

处在迷茫和探索阶段的你,怎么快速get小汪同款的底气和清醒呢?

快往下看吧——

本期分享人

小汪

?本科北京印刷学院:

平面设计专业

(不定期英国游学)

?硕士荷兰St.Joost学院:

生态未来专业

?曾拿过offer后放弃:

伦艺的社会创新设计专业

金史密斯的可持续设计专业

“我就觉得大家做东西其实有一种模式在里面,它有点被框住的感觉,不像荷兰设计那么有灵气。小众是一个反内卷的过程,不急功近利,慢慢来吧。”

——小汪

“在我们社群里,有很多性格、做事和你很像的人。会自主加入社群的伙伴,普遍都思考的比较多,自主能力比较强。”

——章鱼

#01

“准确想要学什么专业,当时我并不是很清楚的。”

章鱼,我先和你聊聊我大致的留学经历啊

我本科在北京印刷学院学的平面设计。但是从大一开始就想去英国留学嘛,当时给自己立的flag是去伦艺。后来我确实考上伦艺了,但是我没去。

中途我从平面设计到生态设计的转换也是挺漫长的过程。

因为接触作品集比较早,也就了解到criticalthinking,所以从大二开始,我就在做一些装置艺术。在不停探索中吧,就发现我特别喜欢生物或者是可持续的材料,灵活、不是那么可控的表达方式,是我很喜欢的。比如说我会用黏菌,还有可视性、可生长性的材料去做设计product。

就像章鱼你说的,我一聊生物艺术就很热情(整个人在发光)。自己很喜欢具有生命力的东西嘛,觉得人和生物或者是生长材料,是一种cooperate的感觉。我更希望能和更多的生命一起创作出“不完全在设计师的掌控下的”作品,并且享受这个过程,算是找到了想深入研究的方向。

关于艺术留学的“规划意识”,我觉得说到底,就是希望自己能够变得更好呗,我自己也会想很多。国外开放的criticalthinking是非常吸引我的。我就觉得既然是创作者,就应该要表达一些包括关于社会问题的思考,相比文学、音乐的形式,视传是能够去概括到到这种抽象概念的,所以选了平面专业。但后来我发现视传专业还是有点局限:它太广太阔了而不精。所以我后来就慢慢的去做转型了。

#02

“我在荷兰看到整个艺术设计行业,是真正发自内心去创作,没有那么急功近利”

为什么放弃伦艺,要去荷兰——

我当时锁定的目标就在英国和欧洲,没有太多看美国的学校。

现在在念的学校是荷兰的St.Joost,这个学校不是很出名,但我更多需要的是荷兰这种艺术氛围。

我在选择的时候,其实特别纠结。去UAL的话,回国认可度很高;而荷兰的知名度比较低,信息度也少。但是后来了解太多的作品集机构之后,我觉得大家做东西其实有种模式在里面,有点被框住的感觉。对我来说,不像荷兰设计那么有灵气。

这种有灵气的氛围,我觉得就是不急功近利,发挥的空间很大,没有把设计的路锁死在一个方向上。我能看到荷兰的艺术设计行业,创作者是发自内心的想去做作品的,没有挂钩那么多的利益,让我感觉会更开阔一些,而且设计资源也很多。包括我喜欢的偶像爱因霍芬,他花了整整五年时间做一个作品,这放到现在的作品集机构里,我觉得是不可能发生的事。

章鱼你说的对,我选择生物艺术这个方向也算比较窄的赛道吧。因为我觉得大家都往同一个方向努力,看不到一个结果呀,也没有更新或者更大的一个世界。

#03

“设计师需要具备一种重要的能力:你需要去get自己好奇、热爱的新知识,同时在你的storytelling得到有效转化。”

专业转型我也非常的struggle吧。比如说学平面设计,大家都会认为这是很好找工作的专业,不管到哪儿都有需求。当然我刚开始也这样想,觉得做好平面就够了。

我因为好奇心重,后来学了建模、编程,开始了解交互的内容。直到我看到爱因霍芬他们毕业生的作品,我突然发现:做设计不能局限在视觉化的表达,需要和人进行交流,融入生活里才是更有效或是更能打动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44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