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这是一个混血文化聚集地
在墨西哥的遗址上随处可见关于生死理念的表达,比如特奥蒂瓦坎遗迹(Teotihuacan)中的亡灵大道(Micaohtli)。玛雅人认为,生与死只隔一线,死是生的解脱,生是死的重生。墨西哥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克塔维奥·帕斯(OctavioPaz)说:“死亡其实是生命的回照,如果死的毫无意义,那么,其生必定也是如此。”,这样的价值观,衍生出一种独特的带有墨西哥民族特征的文化现象。
亡灵节(DíadelosMuertos),这是墨西哥的土地上最盛大的节日之一,每年此时,墨西哥人都会搭建起叫做ofrendas的圣坛来纪念死者,他们带着骷髅汤匙、万寿菊以及食物来到坟墓前,缅怀故去的亲人。墨西哥人认为亡灵节是亡者灵魂归家的日子,当天举国上下会举行盛大庆典,庆祝与祖先的“重聚”,无论男女老幼皆戴上骷髅面具或画上骷髅妆,穿着印有白骨图案的衣服招摇过市。人们或是在通往墓地的路上洒满黄色花瓣,以便亡灵循着芬芳的小路归来;或是晚上在家门口点燃南瓜灯笼,为回家的亡灵引路。
亡灵节是印第安土著文化与西班牙殖民文化长期融合的结果。根据阿兹特克人的历法,每年的七月是幼灵节(Miccailhuitomi),八月为成灵节(Miccaihuitl),这两个连续的月份形成了一个关于死者的长期性的庆典活动,他们认为,只有善待亡灵,来年活着的人才能够得到亡灵的保佑,无病无灾,庄稼丰收。16世纪早期,西班牙征服了阿兹特克帝国,强迫土著居民改信天主教,传教士引入的节日中包括“诸圣节”和“万灵日”,分别是11月1日和2日,传教士将西方的节日与土著居民关于亡灵的庆典以及一些陪葬、祭祀风俗结合起来,形成了如今的亡灵节,一个独特的文化混血的产物。
墨西哥可能是世界上最热衷于骷髅形象的国家,除了一年一度盛大的亡灵节庆典,无论何处都能轻而易举的发现骷髅元素。从金字塔旁沙土飞扬的路边摊,到墨西哥城内昂贵精致的店面,骷髅油画、骷髅玩偶比比皆是。在亡灵艺术的概念中,生与死之间的距离被拉进,一切具有生命力的画面都可以用骷髅人物来表达:名媛贵妇、新郎新娘,摇滚乐手、单车绅士,还有涂着艳粉、宝蓝、藕荷等色彩或是墨西哥国旗花纹的骷髅头,鲜艳的色调,夸张的表情,他们存在于墨西哥人的生活里,表达着墨西哥人对于生死的豁达态度,不动声色。
从玛雅文明到要塞之城
位于尤卡坦半岛的坎佩切(SanFranciscodeCampeche),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温柔的色彩小镇”,当地人不辞辛劳,年复一年地将住所的外墙涂上红黄蓝绿粉紫橙等鲜艳的颜色,小镇的地标——坎佩切大教堂(laCatedraldeCampeche),是一座白色双塔形古老建筑,巴洛克风格融合新古典主义元素,精致典雅。
西班牙征服者在年建立了坎佩切城,而早在玛雅文明时期,这里就存在着一个名为阿·金·佩奇的部落,如今,辉煌时期的玛雅建筑遗址在坎佩切周围仍然可以找到。我坐小巴来到距离坎佩切50公里的Edzna,这是一座建于公元前年的古城,占地面积超过17平方公里,经历过玛雅文明的鼎盛时期,在年被遗弃,原因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一个草棚充当了Edzna的大门,也是售票处,由一个男人和一只黑狗守卫着,玛雅文明遗留下来的重要的石碑、石刻都陈列在这里。沿石板路走了几百米,就到了主要的遗址区,有广场、大屋、五层不对称的金字塔,玛雅人曾经的生活气息还残留在这里。静谧的午后,乌云覆盖下的古城没有一点声响,一对年轻的情侣坐在残存的石墙上深情对望,他们右边就是Edzna的主神殿建筑群,高31米,共五层,有65级台阶通向顶层,神殿下面几层有很多房间,使其成为金字塔和宫殿相结合的建筑形态的代表。
大海为玛雅人带来丰沛的食物,也引来了殖民者的觊觎。16世纪初,西班牙船舰两次试图登陆坎佩切,年终于得逞,坎佩切成为西班牙人在尤卡坦半岛最早建立的城市。之后,精明的西班牙商人利用坎佩切的天然优势,将本地出产的染料向海外出口,牟取暴利,很快,坎佩切便成为尤卡坦半岛的商业重镇。
英国、荷兰等地的海盗急于分一杯羹,约翰·霍金斯、劳伦斯·德·格拉夫率领船队向坎佩切发动攻击,促使西班牙政府下决心修建防御工事,从年到年,建成了周长多米的六边形护城墙,它成功阻挡了海盗,也在殖民者与土著居民之间画下了一道严格界限。
现在在坎佩切仍能看到由五百米长的围墙、两扇大门、两座要塞、八座碉堡构成的五角形防御工事。年12月,坎佩切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被称为“历史要塞之城”。站在圣米格尔堡的围墙上眺望,海面无比宁静,只有海鸥飞过,炮台静默无言。
爱情之舞与小镇妄人
新年伊始,当海拔米的墨西哥城寒风凛冽之际,尤卡坦州的梅里达(Merida)依旧在热带的暖风中舞动着自己的彩衣。同墨西哥的诸多殖民小镇一样,梅里达的布局是以天主教堂为中心,商铺和住宅依次棋盘式展开。入夜,城市广场上表演性的祈福活动刚刚结束,情侣椅上的男男女女低声细语,马车夫们期望着能再拉到一笔生意。
广场上的梅里达大教堂(theCathedralofSanIldefonso,也称CatedraldeMerida)是墨西哥最古老的教堂之一。在墨西哥,移植而来的欧洲文化成分通常在经过调整和改造之后,逐渐与其他文化成分融合,演变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传统。西班牙殖民统治之初,天主教传播到墨西哥,在外部形式和仪式方面做了许多妥协,比如在印第安庙宇的废墟上建起新教堂,新德丰索大教堂就是建立在玛雅古城的旧址上的,建筑用石取自玛雅庙宇和金字塔,此外,新教堂仍然接受往昔供给土著宗教偶像的那些贡品:毯子、鹌鹑、羽毛制作的十字架等。
我们一行五个中国女人走在城市广场上,引得当地人频频回头。一个墨西哥男人尾随而来:“嗨,欢迎来到梅里达,我正在写一本书,你们可以告诉我为什么选择来到墨西哥吗?”“大概是因为这里的文化和我们国家的大不相同吧。而且,持美国签证来这儿可以免签。”我们简单回答了两句,转身离开。
梅里达的气氛比坎佩切更为活跃,我们被街边酒吧的现场音乐吸引,点了一杯酒坐下,几位老先生走过来请我们跳舞,我踩着刚在墨西哥城学会的萨尔萨(Salsa)舞步,努力地旋转着。
曲终人散,我们准备返回住处,意外发现之前尾随我们的那个男人站在不远处。“嗨,我还有一些问题想要问你们。你们觉得墨西哥怎么样?喜欢墨西哥男人吗?”我们面面相觑,还是礼貌地说:“这里的人都很热情,不过我们还是更喜欢中国男人。”“为什么呢?你们了解墨西哥男人吗?我认为墨西哥男人可以分为三等,源自西班牙的白种人高大白皙,为上等;白种人同土著墨西哥人结合而生的人为中等;墨西哥原住民为下等。你们看我深邃的轮廓,就是欧洲人和墨西哥土著混血的结果,不是比亚洲人俊朗很多吗?如果你们愿意,可以同我结婚啊。”这太荒唐了,我们转身就走,他又挡在前面:“我的前任太太是法国人,我们有两个孩子,来自欧洲的血液让他们显得更加高贵可爱,我将这称为‘种族优化理论’,你们难道不认同吗?”
事后回想起来,这个街头妄人的言论虽然荒谬,但也的确代表了一部分墨西哥人的想法。当年拉丁美洲各国独立之后,从政治上打破了对殖民者的依赖,但由于英、法等国的资本大量涌入,经济上对欧洲的依赖性仍旧存在,此外,在拉美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欧洲人后裔以及欧洲移民基本保持着欧洲的文化传统,对“上流社会”的憧憬难免会催生各种各样的念头,不得不说,这也是混血文化的一个直接影响。
从未消失的玛雅文化
奇琴伊察玛雅城邦遗址是墨西哥最热门的旅游地之一,与当地的向导见面,他和我们说的第一句话便是:“玛雅人并没有消失,我就是玛雅人的后代,我会西班牙文、英文,现在正在努力学习玛雅语言。”他问过我的名字,对发音似乎有些困扰:“我给你取个英文名字吧,方便记忆,怎么样?”我摇摇头:“你有你坚持的语言,我也有啊。”
来到金字塔,向导娴熟地讲述着带有演绎性质的玛雅故事,比如6月和8月出生的人天生是玛雅的王者,比如每年都会出现在库库尔坎(Kukulkan)金字塔上方的飞碟。其实我最关心的,还是玛雅文明如何退出历史舞台的问题,希望作为“混血建筑”的奇琴伊察能够给我一些答案,证明玛雅文明并非突然消失,可能是像古埃及文明那样渐渐无以为继。
玛雅文明诞生于公元前年,创造玛雅文明的人们以智慧而著称,在天文学、数学、农业、艺术及文字等方面都有极高成就。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诞生于热带丛林而不是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玛雅文明奇迹般地崛起和发展,其衰亡和消失也充满神秘色彩。8世纪,玛雅人的文明中心开始渐渐向尤卡坦半岛转移,建立了奇琴伊察等著名城市,但是气势已经渐走下坡。一夕衰退的玛雅文明受到来自墨西哥高原的托尔特克人(Toltec)的入侵,尤卡坦半岛被占领,作为托尔特可人的主要据点,大量托尔特克建筑手法与图案被植入奇琴伊察。
两百年后,托尔特克文化神秘消失,奇琴伊察经过了一段割据时期,西班牙殖民者到来后,玛雅文明留下的图画和文字被天主教传教士视为“恶魔的信息”,在主教兰达(FriarDiegodeLanda)的主导下,尊玛雅雕像和27卷玛雅典籍被全部销毁,他在自己的书中写到:“这些经典除了迷信与魔鬼的荒诞外,别无他物,因此我们将之全部烧毁,这些玛雅人显露出极大的悲伤,整件事情给他们带来极大的痛苦。”随后这位主教更以审判异端为名,将各地的玛雅祭司处以火刑,玛雅文明的传承被进一步摧毁。
向导指了指正在树阴下贩卖手工艺品的当地小贩:“他们的皮肤是黄色的,手臂和胸前没有浓厚的体毛,同亚洲人极为相似。如果你问他们的全名,会知道他们就是玛雅人的后代。”的确,在墨西哥,通过一个人的全名,就可以知道他身上流淌着哪些祖先的血液。“我的名字里有玛雅、非洲、西班牙的元素,玛雅的基因赋予了我独特的面部轮廓,非洲的基因给了我深色的皮肤,而西班牙基因给了我浓密的体毛。我更希望自己是一个纯粹的原住民,却被造就成了这样混血的‘怪物’。但是,你们来到奇琴伊察,就会知道玛雅文明与玛雅后代仍然存在。”
喜欢一个人的旅行,喜欢一个人、一个包,踏上远去的旅程。走在乡间的小路,靠在古镇的拱桥边,看着岸边女子衣袂飘飘,惹我阵阵遐想,思绪飘渺。想象她们的生活,是那么的安逸祥和,那样的宁静,那样的令人向往,与此刻的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尽是羡慕。看着桥下的涓涓流水,那也许就是净化我心灵的解药,也或许是我突然一个人旅行的落脚地。他看着我们,眼中有光。远处,土著摊贩用乐器吹出类似野兽怒吼的声音,响彻天际。
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