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稿罗杰bull拜伦的ld
摄影和戏剧能产生什么联系?摄影师罗杰·拜伦就认为他的作品与荒诞戏剧有不少渊源。“一个图像需要倚靠大脑来完成叙事。文学故事是一个完满圆圈的开端或结尾,图像亦如此。它应是完全有机性的组织,完整、并可理解的。戏剧也是一样。”罗杰·拜伦的作品介于绘画、素描、装置和摄影之间,因重视心理与空间关系的戏剧性风格而著称。年9月2日,“罗杰·拜伦:荒诞剧场”摄影展将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观众可以近距离感受他所营造的“荒诞剧场”。
▲展览海报
罗杰·拜伦:不懂心理学的地质学家不是好摄影师
▲罗杰·拜伦
国内的观众可能对罗杰·拜伦还不熟悉,其实直到年平遥摄影展时,他才第一次被正式介绍到中国,而此前他已经跻身于当代最优秀的摄影艺术家行列。罗杰·拜伦一生中的大部分岁月是在南非度过的。年出生于纽约,24岁时移居南非,他在南非的约翰内斯堡生活了30年之久。
对于罗杰·拜伦,大概可以用“不懂心理学的地质学家不是好摄影师”来形容。年他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心理学学士学位,年又于科罗拉多大学获矿产经济学博士学位。而摄影则一直是他的“自留地”,罗杰的母亲是马格南图片社的资深编辑,从小耳濡目染使他对摄影产生了兴趣。拜伦说:“我第一个学位是钻研人类的大脑,而第二个学位则是钻研地球的矿藏。心理学并不能解释一切,而是告诉你什么是无法解释的。很明确的是,我的摄影作品都充满了心理学的意味。”而从一名地质学家的角度出发,罗杰·拜伦认为:“摄影就像下矿井,每天都希望更深一层,只为把地底宝藏带上来。”
▲Dejected沮丧(本次展品)
▲HangingPig悬挂猪(本次展品)
▲Recluse隐士(本次展品)
年代末,罗杰开始尝试摄影创作。年,他出版了摄影画册《村落:南非的小镇》,揭开了栖身于南非各地的小村落里的白人布尔人的艰苦生活的面纱,此间他开始采用正方形画面的Rolleiflex6x6相机,那些后来成为其象征性元素的铁线与脏乱的墙也开始出现。从年代开始,他创作了一系列以南非的日常生活为主题的作品。
首先是荒诞性
本次在央美的展览名为“荒诞剧场”,所以有必要先了解一下“荒诞剧场”的含义。中国的观众大多都读过或听说过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这便是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其实谈论人生的荒诞性,早就见诸古希腊的戏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戏剧界兴起的荒诞派戏剧,为表现人生的荒诞不经,戏剧家们任意破坏、支解、割裂传统的戏剧结构,把戏剧的所有传统要素如动作、语言、人物,一一去掉。荒诞派戏剧一般没有具体的情节,没有符合客观现实的人物形象,整个舞台无非是突出世界的荒唐性的一种象征。
▲Invitation邀请
▲BrokenBag破的袋子(本次展品)
▲FiveHands五只手
而观看罗杰·拜伦的作品的观众,往往会被一种奇特、荒诞、戏剧性的场面所吸引。罗杰说:“如果你看了这些照片感到压抑,那说明这正是你所需的药片。”
在罗杰拜伦的镜头下,有表情各异的人、成团的铁丝、肮脏的布娃娃、带有斑点的墙壁、墙上随手画下的涂鸦、振翅的白鸽和乌鸦、被肢解的躯干、被悬挂起来的猪,仿佛统统变作带线的木偶,置身于一个巨大无比的黑白舞台上,上演着一出出离奇而诡谲的悲喜剧。
他说:“毫无疑问,在过去二十年里,在我的作品里,损毁与溃败一直引人注目。我的人类生命过程的基本观念是,对于混沌之力量,存在着一种永恒的作用,而且我们在不断地安排我们生命的方方面面,来处理与控制衰竭与腐朽的不可避免性。我创造的隐喻反映了这个观念,反映了反抗混沌之力量与现实秩序的斗争。”
装置摄影连接纪实和虚构
罗杰·拜伦开创了一种被他称之为“纪实虚构”的风格。他通过各种装置将“纪实”和“虚构”这对相互矛盾的要素连接一体。他表示自己从来不想成为一个传统的纪实摄影师。“我的作品早期是比较纪实的,但从年开始变得越来越不那么纪实。到年以来,我的作品又有了一次剧烈的变化,出现了很多绘画、涂鸦、雕塑和装置,有很多元素,非常复杂。我的作品中仍有属于非常摄影的东西——攫取那不可重复的一瞬间,比如说这只猫正在叫,我抓住了这一刻,这是摄影。但我的作品中又有不是那么摄影的元素,比如画面的背景,变得很难言说,真假难辨,也不知道谁画了这些画,涂鸦意味着什么,和其他元素的关系又是怎么样。”
▲DresieandCasie双胞胎
罗杰·拜伦拍摄的肖像主角大多数是在生活在南非小镇里的布尔人,这是最早殖民南非的荷兰白种人后裔,是因为种族隔离政策留下的遗民。南非的白人贫民窟是南非治安最差、死亡率最高的区域之一。这些人已丧失昔日白人的特权许久,长期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出现了许多令人费解的行为。甚至在外貌方面,也因为各种遗传原因开始变得怪异。当罗杰·拜伦敲开居民的家门,便发现屋内的世界会对他的工作产生深刻的影响。为了完成一次创作,他曾拜访一位居民的住处多达50多次。
▲AlterEgo内心的另一面(本次展品)
▲NoWayOut困境
▲Altercation争执(本次展品)
▲Demented疯癫
▲PlaceoftheEyeballs眼球之所(本次展品)
▲TakeOff起飞(本次展品)
对于“纪实虚构”,罗杰·拜伦有他自己的观点:“你能确信那些看上去是纪实的作品中没有作者的痕迹?世界上没有不留痕迹的摄影师。任何纪实都是关于自我的,它对我来说是对我自己的一场长期研究。我想好照片不受时间影响的原因就是,它们真正基于人类的心理而不是造就它们的历史环境。”
黑白的画面有安静的魔力
我们为什么拍黑白照片?有人说“没有色彩的干扰,照片所要表达的就更为纯粹”;有人说“是与现实的距离感。审美需要建立在一定距离上,这样才能不产生功利实用主义联想,黑白便是把我们从这个彩色的世界隔离出来”
▲罗杰·拜伦作品
▲罗杰·拜伦作品
▲罗杰·拜伦作品
在彩色胶卷诞生之初,好多人就迫不及待地预言黑白摄影已经走到了生命的镜头,将会慢慢退出摄影的舞台。现在看来,是这些人想多了。黑白摄影不但没有消失,反而越发焕发出迷人的光彩。黑白摄影,它绝不仅仅只是彩色照片去色那么简单,它讲究影调、对比、明暗、黑白灰的关系,讲究层次过渡的均匀、画面的通透、成像的稳重,甚至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画面透露出的一股深邃。
▲罗杰·拜伦作品
▲罗杰·拜伦作品
▲罗杰·拜伦作品
罗杰·拜伦用黑白胶片拍摄了50年,他说:“我只拍黑白,从不拍彩色,对彩色没有兴趣。黑白它更抽象,更简约,不假装去捕捉现实,黑白是一种有调子的媒介,不会试着去成为它原来的样子。彩色摄影会想告诉你这是什么,黑白不是。”
由于没有颜色,观众会将注意力集中在照片的内容和场景上。在他的照片中,一切都悄然无声地进行着。甚至连那些面孔:木然的、夸张的、错愕的、惊悚的、若无其事的、挣扎的、无望的,都不露声色地僵在那里,成了任由他摆弄的静物。
▲罗杰·拜伦作品
▲罗杰·拜伦作品
▲罗杰·拜伦作品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罗杰·拜伦:荒诞剧场”
参展人员:罗杰·拜伦
展览总监:王璜生
策展人:蔡萌
开幕时间:年9月2日(周五)下午3:00
展览时间:年9月2日-9月23日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3B
作者:陈敏
编辑:杨若旭
长按扫码下载艺术头条全方位体验VR展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