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北京最有效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s://yyk.99.com.cn/fengtai/68389/jingyan-392913.html

前不久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这两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之间的冲突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事实上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之间的矛盾还不止于此:前几年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乌克兰发生过冲突,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这几个前苏联中亚加盟共和国之间也存在领土纠纷,波罗的海沿岸的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已加入北约和欧盟......有些人开始认为正是加盟共和国制度导致了苏维埃国家的解体,也是因为加盟共和国制度导致各加盟共和国独立后矛盾重重。

那么事实上果真如此吗?这里有必要解释清楚的是:当初苏联究竟是把自己分成了15个加盟共和国呢?还是说这15个加盟共和国共同组成了苏联呢?要解释清楚这个问题需要回顾从沙俄时代到苏联时代的演变历程。俄罗斯的历史通常被划分为沙俄时代、苏联时代以及如今俄罗斯联邦时代三段历史时期,不过在沙俄时代与苏联时代之间实际上还有一段过渡时期。可能在相当一部分人的印象中苏联诞生于年的十月革命,然而这与真实的历史是有所差异的。

沙皇时代的俄罗斯从东欧平原的莫斯科同时向东、西两个方向扩张:向东征服了整个西伯利亚,向西取得了波罗的海与黑海的出海口。在沙皇俄国的扩张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民族被迫臣服于沙皇政权,由于沙皇政府对这些民族实行残酷的民族压迫政策,因此沙皇俄国被称为”各民族的监狱“。沙皇俄国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一样尖锐:直到年沙皇俄国才废除农奴制,沙俄因此成为了欧洲最后废除农奴制的国家。长期以来沙皇俄国一直被视为是欧洲专制主义的大本营。

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俄罗斯经历了数百年的沙皇专制统治,但与此同时往往忽略了俄罗斯也有着数百年向西方学习的历史:年荷兰的赞丹港迎来了一支俄国使团。在这支使团中有一个名叫彼得米哈·伊洛夫的下士,令荷兰人颇为不解的是整支使团上上下下无不对这位下士礼敬有加,多年后人们才知道这位下士其实就是当时的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彼得一世回国后在俄国迅速掀起了一股全面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的风潮。

彼得一世考察过西欧国家的议会制度,不过他的改革着眼点在于增强俄国的实力,至于生活在底层的人民群众的命运则并不是彼得大帝所关心的,他的改革也并没直接触及到俄罗斯的专制传统。然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俄国按西方模式改革自己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的同时西方的思想文明也随之到来并开始逐渐对俄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我们今天去读原版的《战争与和平》仍能发现其中有不少法语词汇,事实上当俄国人开始效西欧国家的生活方式时也不可避免会接触到西方的启蒙思想。

年11月19日战胜拿破仑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突发疾病身亡。由于这位沙皇没留下子嗣,所以皇位该按顺序由他的二弟君士坦丁继承。当时君士坦丁被任命为俄国驻波兰总督,亚历山大一世和君士坦丁的弟弟尼古拉当时就在沙俄都城彼得堡,以我们传统的思维观念而言:在专制统治下权力的诱惑足以战胜亲情——身在京城的尼古拉完全可以对外封锁消息,然后宣称兄长生前已确定自己为继承人。然而尼古拉并没这么做,而是立刻派人向身在波兰的二哥君士坦丁通报了身为沙皇的大哥病故一事。

同时尼古拉还邀请君士坦丁立刻回京继位。更为戏剧性的是:君士坦丁明确拒绝回京继位,原来他爱上了一名波兰的平民女子,他愿意为她放弃皇位和自己的贵族头衔留在波兰生活,于是他回复三弟尼古拉:自己将放弃皇位并请尼古拉继位。尼古拉在得到二哥的回复后并没顺势继位,而是率领京城官吏向二哥君士坦丁宣誓效忠;然而与此同时身在波兰的君士坦丁也率领自己的部属向尼古拉宣誓效忠。被视为欧洲专制堡垒的沙皇俄国竟然出现了推让皇位的现象。

君士坦丁和尼古拉这番兄弟情深互让皇位的大戏直接导致了十二月党人起义:一批远征西欧的俄军官兵在亲眼见证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等地的民族民主革命后怀着对俄国农奴制和专制制度的不满于俄历12月14日发动起义。由于当时身在波兰的君士坦丁大力支持波兰宪法,因此被起义者视为是一个主张宪法治国的人,他们希望君士坦丁能继承皇位,然后将俄国的君主专制制度改造成为君主立宪制度,于是他们打出了“我们要君士坦丁,我们要宪法”的口号。

十二月党人起义结束了君士坦丁和尼古拉之间互让皇位的举动——尼古拉随即宣布继承皇位并着手镇压起义,尽管起义被平息了下去,但这次起义给予俄国的专制统治最早的打击,此后俄国就进入了一段革命岁月。就此而言: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种子其实就是十二月党人起义种下的。19世纪后半期的俄国几乎成为了欧洲各种思潮的交汇地:专制主义、民族主义、宪政主义、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几乎当时世界上所存在的任何思潮都能在俄国找到。

这种形势决定了俄国革命必然需要持有共产主义、民族主义、宪政主义等各种思潮的革命者团结起来共同对抗沙皇专制政权。这就正如中国革命需要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等中间派人士共同推翻压在人民群众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一样。民族主义在当时的俄国是一股实力强劲的风潮,也是俄国革命所必须争取的对象。那么为什么这一时期的俄国会形成强烈的民族主义风潮呢?这需要从当时俄国的国内情况和当时的世界形势同时进行分析。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沙皇俄国土地面积已扩张到万平方公里,人口也已达到1.26亿。俄国的扩张速度远远超过了对新领土的消化吸收速度,由此所造成的就是在新征服的领土上往往生活着大量与作为主体民族的俄罗斯族在人种、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各方面差异巨大的民族。我不大清楚当时的俄国具体有多少个民族,然而即使是今天在经历苏联解体之后的俄罗斯仍有个民族,那么疆域更为辽阔的沙皇俄国境内所生活的民族数量恐怕只会比这更多。

这些民族之间的差异性是比较大的:乌克兰人、白罗斯人和俄罗斯人同属东斯拉夫族系,此外沙俄境内也生活有日耳曼、犹太等族系的居民,如今的波兰和芬兰也处于沙俄的统治之下,哈萨克人、阿塞拜疆人、巴什基尔人属于突厥系民族,布里亚特人、图瓦人、卡尔梅克人属于蒙古族系的分支,奥罗奇人、乌德盖人、乌尔奇人、鄂罗克人属于满-通古斯族系,鞑靼人则是混合有蒙古和突厥血统的民族......这些民族在人种、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各方面都是千差万别。

当时沙俄境内的各民族中有白种人,也有黄种人;有东正教徒、天主教徒、新教徒、犹太教徒、穆斯林、佛教徒、萨满教徒;这些民族各自使用着多达种以上的语言,而这些语言分别属于斯拉夫语族、日耳曼语族、蒙古语族、突厥语族、满-通古斯语族......这样一个差异性巨大的帝国所执行的却是“大俄罗斯主义”的民族政策,因此沙皇俄国又被誉为“各民族的监狱”。同时由于沙俄保留了太多封建农奴制残余,所以即使在主体民族俄罗斯族内部也存在尖锐对立的阶级矛盾。

在沙俄国内矛盾空前激烈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范围内的民族主义运动正进入一个高潮时期。这一时期列强都已普遍进入垄断帝国主义时代,同时世界上的土地绝大多数也已被列强瓜分完毕。这时美、德等新兴强国正在冲击由英、法等老牌强国所制定的世界秩序:德国试图按实力重新瓜分世界,而美国则扛起了“反殖民主义”的大旗。美国这时之所以反对殖民主义绝不是因为善心大发,而是因为美国已由陆权扩张型国家转变为海权扩张型国家。

这时的美国经过立国后上百年的发展已在领土、人口、工业等方面赶超乃至超越了欧洲老牌列强,然而在金融、陆军、海军等方面仍与英、法、德等欧洲列强存在差距。这时的美国实际上是一个正在赶超老牌列强的新兴强国:这时的美国同老牌列强比起来已具备一定的相对优势,但还不能说美国的综合国力已赶超老牌列强。在这种形势下美国要动用武力强行重新瓜分世界并不现实。自从美国成为横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两洋国家之后美国的对外扩张模式就自然而然地由陆权模式转型成为海权模式。

在陆权扩张时代土地就是财富的象征,所以陆权扩张时代美国有一种对土地的执念。也正因为如此才缔造了美国如今辽阔的疆域。进入海权扩张时代后贸易取代土地成为财富的新来源,因此进入海权扩张时代后的美国不再直接通过赤裸裸的领土扩张作为发展自身的手段,而越来越倾向于扩张自己的政治影响力、经济辐射力、文化渗透力。这时的美国不仅不再占领海外殖民地,还多次呼吁老牌殖民帝国放弃殖民地。这样美国就能在门户开放的名义下用商业文化手段进行渗透。

德国用炫耀武力的方式冲击着英、法等老牌帝国的殖民体系,美国则用宣传手段极力鼓吹反殖民主义,与此同时各殖民地的民族运动也是风起云涌:这一时期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自主权并开始向独立国家发展;中国、印度、越南、古巴等地爆发了民族运动;希腊、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巴尔干国家脱离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仍处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下的阿拉伯人也发动了起义;犹太人的复国主义也是在这一时期兴起的......

从年起“民族主义”一词就开始在社会文本中频频出现。作为一种社会思潮的民族主义是指以民族为符号与动力的、有统一意识形态的社会及政治文化运动。从19世纪中期以来民族主义就开始逐渐成为欧洲最主要的社会思潮之一。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自由、平等、民主、自决、解放、科学、人权、主权等现代理念为旗帜的、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以争取民族独立为目标的民族主义运动几乎是伴随着工业化、近现代化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到了高潮。

总之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所面临的形势就是:一方面国内矛盾日益尖锐化,另一方面世界范围内的民族运动对国内各民族也造成了冲击。这一时期俄国的民族主义思潮最大的特点就是:俄罗斯族的民族主义和少数民族的民族主义几乎是同步发展的。事实上在被称为“民族监狱”的沙俄有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精英分子都期盼能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日俄战争期间日本就充分利用了俄国内部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本的特工天才明石元二郎在俄国国内、国外广泛同沙皇政府的反对派接触。

年10月在明石元二郎的牵线搭桥下俄国自由党、俄国革命社会党、芬兰宪法党、波兰国民党、波兰社会党、亚美尼亚党、格奥尔基党等沙皇政府反对党派的代表在巴黎召开联合大会。会后俄国各地就不断爆发反抗沙皇政府的斗争。日俄战争中前线俄军的连连失利进一步刺激了俄国的国内矛盾。年1月22日圣彼得堡的民众聚集起来向沙皇发出了要求停止战争、增加工资等诉求的请愿活动,然而当请愿队伍向冬宫广场进发时遭到了沙皇军警的枪击,导致多人被打死、数千人受伤。

这一流血事件迅速在俄国全境造成了连锁反应:整个年革命者制造的恐怖袭击导致人丧生,而之后的年和年这种局面并未得到扭转:年因暴力事件而死的人已增长到人。沙皇政府以严厉镇压作为反制手段,甚至在国内设立战地法庭来对付反叛者。年到年共有人受审,其中人被判处死刑。沙皇政府的严厉镇压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使国内矛盾进一步尖锐化。到了年沙皇俄国已然是千疮百孔内忧外患。

然而沙皇政府竟在这样的局面下介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沙皇政府试图以对外战争转移国内民众的视线,事与愿违的是这进一步刺激了国内矛盾。仅仅在年俄军就损失了万人,伤亡人数甚至大大超过了战前俄国的常备军总数。人力方面的损失还在可承受范围内,然而空前巨大的物资消耗已是俄国所不能承受之重。防守里加的俄国第5集团军全部12万人中有1万人是没任何武器的,俄军20%的炮弹依赖于进口却依然无法满足前线作战部队的需求。

到了年1月底首都彼得格勒只剩10天的面粉储备,肉类已完全断货,工厂也因为缺乏燃料和电力而不得不停产。年1月22日彼得格勒一地就有15万工人罢工,到了2月全俄范围内的罢工者达到70万人。3月彼得格勒已完全陷入到罢工、示威、暴动的狂潮中。3月12日早晨奉命镇压示威活动的禁卫军沃伦团教导队拒绝执行命令并调转枪口打死了队长。反叛就此如雪崩一般势不可挡:当天共有6万首都驻军造反,他们和暴动的工人一起杀死军官和警察、逮捕将军和大臣。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这一狂潮中宣布退位,由皇太子或皇弟继位的设想也失败了。延续多年罗曼诺夫王朝就此终结,俄国形成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苏维埃政权并立的局面。从年3月到11月之间这段时期是两个政权的斗争时期。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布尔什维克党发动的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俄)。由沙皇政权和临时政府的残部组成的白军势力随后与新生的苏俄政权展开了长达近五年的内战。

过去沙皇俄国在向乌克兰、高加索、西伯利亚、中亚等地扩张的过程中发展成为了一个多民族国家。十月革命后俄国境内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独立国家或自治共和国:像波兰、芬兰这样的国家后来就维持了自己的独立地位,而乌克兰、白俄罗斯、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等地则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在与白军和外国干涉军的战争中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与乌克兰、白俄罗斯、高加索等地的苏维埃政权并肩作战。内战胜利后苏俄政权就需要协调与这些少数民族地区苏维埃政权的关系。

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巴不得俄国像奥斯曼帝国那样分割成一个个民族国家。作为革命导师列宁针对于此写了《我们纲领中的民族问题》、《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论民族自决权》、《关于自决问题的争论总结》、《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等文章。列宁在这些文章中系统阐述了自己的民族理念:原沙俄帝国境内的各民族可以实行自治,但应当联合形成统一的苏维埃大家庭。列宁希望用这种方式改变沙俄时代民族关系紧张的状态。

国内战争结束之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开始,各苏维埃共和国的共产党为统一进行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就提出了联合问题。年8月联共(布)中央成立了由斯大林主持的专门委员会,提出各苏维埃共和国以自治共和国身份加入俄罗斯联邦的方案。这一方案遭到了格鲁吉亚领导人的反对,最终列宁建议各苏维埃共和国按平等自愿原则一起加入苏维埃共和国联盟。年12月30日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南高加索联邦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由此可见苏联并不是自己主动把自己分成若干个加盟共和国:十月革命后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地实际上已和波兰、芬兰一样形成了独立国家,后来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地又加入了苏联,而波兰、芬兰则维持了独立地位,就此看来是各加盟共和国的联合才组成了苏联这个国家。不过这只是针对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南高加索联邦这四个最初的加盟共和国而言,然而苏联后来可是有15个加盟共和国啊,那么其他加盟共和国又是怎么来的呢?

苏联的行政区划制度中有一点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极为罕见独特:加盟共和国之下有自治共和国,边疆区或州之下有民族自治区。这是苏联根据本国领土广袤、民族众多的国情所制定的。年苏联在中亚地区按民族进行划界。年沙俄征服了位于中亚的布哈拉汗国和希瓦汗国。之后俄国统治者在名义上仍保留着这两个汗国,可实际上这两个汗国的一切权力已转移到俄国当局手中。年苏俄红军推翻了当地可汗的统治,随即在当地成立了花剌子模苏维埃人民共和国。

在年的划界工作中花剌子模苏维埃人民共和国的领土被拆分为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两个加盟共和国。年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正式加入苏联。年10月16日隶属于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塔吉克自治共和国升级成为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同年12月5日正式加入苏联。这时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还是隶属于俄罗斯联邦的自治共和国,直到年苏联再次对中亚地区的领土按民族属性进行划界时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才由自治共和国升级成为加盟共和国。

苏联在中亚的民族划界工作也对高加索地区产生了一定影响:年苏联在重新进行民族识别工作后按民族自决原则将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分为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三个加盟共和国。至此苏联一共有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11个加盟共和国。沙皇政权崩溃后波罗的海沿岸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国也和芬兰、波兰一样成为了独立国家。

年波兰对新生的苏俄政权宣战并占据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西部地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在与波兰的战争后与周围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芬兰、立陶宛签订了和平条约,由此苏联正式承认了这些原属沙皇俄国的地区的独立。苏波战争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丧失了寇松线以西的西乌克兰、西白俄罗斯、波罗的海西部沿岸及芬兰以东的大片土地的主权。芬兰独立后仍有相当一部分芬兰族人生活在苏联境内。年到0年期间苏联在芬兰族聚居的卡累利阿地区成立有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国。

然而这时的卡累利阿并非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而是作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管辖下的一个自治共和国。年9月1日纳粹德国闪击波兰,大约半个月后苏联以保护波兰境内的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为名出兵占领波兰东部地区。到了这年10月苏联又以芬兰国界距离列宁格勒过近为由提出领土置换,然而遭到了芬兰方面的拒绝,苏芬战争随即爆发。芬兰方面担心战争长期化会给自身带来巨大破坏,最终双方于0年3月12日媾和。

战后芬兰将整个卡累利阿地峡连同维普里城、维普里湾、拉多加湖西北岸、马尔卡日尔维以东领土、雷巴奇和斯来特尼半岛的一部分以及芬兰湾中的一些岛屿割让给苏联。0年3月31日苏联将从芬兰得到的领土划归卡累利阿,同时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国正式升级成为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由此正式升级成为加盟共和国。0年6月30万苏联红军进入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三国境内扶植起亲苏政权,随后三国以加盟共和国的身份加入苏联。

同年6月26日苏联照会罗马尼亚政府:要求将比萨拉比亚、北布科维纳两地移交给苏联。6月30日苏联出兵占领了这两地。这年8月2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决议:将北布科维纳并入乌克兰加盟共和国,而比萨拉比亚则成立摩尔达维亚加盟共和国(后更名为摩尔多瓦)。至此苏联已有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达维亚、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卡累利阿、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16个加盟共和国。

年7月16日卡累利阿的加盟共和国地位被取消,重新成为俄罗斯联邦之下的一个自治共和国,此后直到苏联解体加盟共和国数量始终保持为15个。苏联解体后这15个加盟共和国全部成为独立成为主权国家。从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加盟共和国是作为独立国家加入苏联的,而不是由苏联划分出来的,不过苏联确实有进行过加盟共和国的划界工作。从沙皇时代到苏联时代各民族之间经历了漫长复杂的迁徙过程,这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间的划界工作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漫长复杂的民族迁徙过程造成各民族聚居生活的地区彼此之间犬牙交错的状态:如今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之间所争议的纳卡地区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历史上亚美尼亚人和阿塞拜疆人都曾控制过这一地区,由此形成了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两族在当地混居的状态。年苏联将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拆分为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三个加盟共和国时把纳卡地区划归阿塞拜疆,然而当地80%以上人口却是亚美尼亚人。

年纳卡州苏维埃通过要求加入亚美尼亚的决议,亚美尼亚方面也同意接管,阿塞拜疆方面则坚决反对。苏联解体后纳卡州宣布成立独立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随后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围绕这一地区的归属问题爆发战争。这场战争造成约3万人丧生。截至年亚美尼亚人控制了纳卡和周边20%的地区。后来在俄罗斯的倡议下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成立由12国组成的明斯克小组,俄罗斯、美国和法国为主席国。年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在明斯克小组的斡旋下达成停火协议。

尽管两国达成了停火协议,然而关于纳卡地区的归属问题并没达成一致。阿塞拜疆坚持纳卡为本国领土一部分,然而该地区实际上是由亚美尼亚人掌控的。国际上并没承认纳卡共和国是独立的主权国家,亚美尼亚在官方层面也并不承认纳卡共和国,但私下一直为其提供武器、资金等各类支持。年停火后纳卡地区经常爆发小规模冲突。到了年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两国在纳卡地区爆发了自年以来的最大规模战争“四月战争”。这次持续四天的战争造成至少人死亡。

最终双方在俄罗斯的斡旋下达成停火。今年7月两国再次爆发冲突并造成至少16人死亡。9月27日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在纳卡地区再次爆发新一轮冲突。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围绕纳卡地区的冲突只是苏联加盟共和国划界问题导致的诸多冲突中的一个缩影:中亚的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三国交界地带各自都有一部分被对方国土所包围的飞地。迄今为止塔吉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有近40%的国界尚存争议,塔吉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之间也有20%的边界线尚未划定。

如今三国士兵仍时不时会爆发边界冲突,有时甚至是当地村民围绕耕地、水源、道路等问题发生的争执也可能上升为国与国之间的流血冲突。在苏联时代这些矛盾都是可以化解的,因为那时各加盟共和国同属苏联:穿越各加盟共和国的道路就相当于我国的跨省道路,耕地和水源也都同属于一个大国,吉尔吉斯人、塔吉克人、乌兹别克人、亚美尼亚人、阿塞拜疆人、格鲁吉亚人都是苏联人。然而苏联解体后加盟共和国成为了独立的主权国家,于是所有问题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全都变成了国际问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65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