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家曲坊村唱响特色产业富民新曲

  “公交车通到了家门口,出行越来越方便了。”

  “过去烧柴火闹得家里乌烟瘴气,现在用上了天然气,省钱又卫生。”

  “有了监控后,车子放在马路上也不怕,开着门都能睡个踏实觉。”

  ……

  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正在莒县招贤镇武家曲坊村陆续上演。仅仅几年的时间,武家曲坊村咋就成了人人心中羡慕的幸福村?

  故事还要从五年前武家曲坊村刚调整完村“两委”成员说起。

  那时,看着居住的80年代修的土石结构的房子,村“两委”成员们的心里都不是滋味,毛坯房居多,而且脏、乱、差。

  于是,村“两委”下定决心,誓要旧村换新颜。

  年,招贤镇启动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武家曲坊村在列,整体搬迁工程给村里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年,武家曲坊村积极争取浩宇集团的投资,开始实施美丽宜居乡村项目。

  当时,口人搬迁,家家有本“账”,各家不一样。村民们普遍都有恋根情结,住了几十年的村庄,一下子挪到新的地方,各种声音相继涌来。

  “住老房子习惯了,说什么也不能搬。”

  “搬迁也可以,可是我们就剩三间老房子,拆了住哪儿?”

  ……

  反反复复不厌其烦,村“两委”成员一次次地入户讲政策,以诚心打动村民。

  “老梁,忙完了?有点事咱商量下。”武家曲坊村党支部书记董学山掐着点来到居民梁志海的家里。

  接过板凳,面对面坐下,董学山开门见山:“现在村里都在搞整体搬迁项目,你家要是搬进了新楼,一点也不亏,独门独院,上下两层平方米,还是搬迁比较好,你觉得呢?”

  “我花了8万元盖的房子,所有积蓄都砸进去了,真不想让你们拆。”

  “你是花了不少钱盖起来新房子,可是配套设施没有楼房齐全,新楼供暖、供电、停车、医疗卫生等配套齐全,你们住起来也更舒心不是?”

  “是这个理。”梁志海皱着的眉头渐渐舒展。逐户走访交谈中,一场可能的“矛盾”消弭于无形。

  就这样,该村“两委”成员带上政策、俯下身子、进村入户。最终,武家曲坊村和村民顺利签订了搬迁协议。

  小洋楼盖了起来,村民陆续搬进了二层楼房和多层住宅。

  老村搬迁后,村民的居住环境改善了,村“两委”开始琢磨如何让村民实现就业?如何富起来?

  有了想法,说干就干。

  年,武家曲坊村一边与浩宇集团对接争取资金,一边说服居民将零散的土地流转出来,成立曲坊现代农业产业园,不仅居民人均收入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也很可观。

  “土地被分割成两块,管理起来很不方便。”一天,曲坊现代农业产业园负责人来到武家曲坊村,诉说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原来,流转的土地给产业园,但有几户居民不愿意流转,10余亩农田横亘在这余亩农田中间,产业园负责人很是无奈。

  当即,武家曲坊村村干部给这几户居民耐心细致做工作,共同商量解决方案。

  “我们年纪大了,种点地还能打发点时间,这样土地流转之后,我们吃什么?”

  “自己种收入更高一些,我不愿流转土地。”

  一片沉默之际,居民李怀柏站出来说:“可以把我的田地跟那些不愿意流转的对调一下。”

  此话一出,其他几位居民也纷纷应和:“我们也不想阻碍村子的发展,这个解决方案确实可以。”

  最终,武家曲坊村村“两委”采纳了李怀柏的方案。

  “之前,因为没有产业,大伙守着这块‘宝地’过着穷日子。”董学山感叹,近些年,村里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

  就这样,曲坊现代农业产业园顺势而建,东临国道,西南至沭河,北到徐家屯、张家曲坊,占地面积约13.08平方公里。

  产业园建成了,靠啥挣钱,这是村“两委”最愁的事。

  继续从事传统种植业,村集体和村民的腰包还很“瘪”,村“两委”总感觉“有力使不出”。

  那段日子既艰难又兴奋。“当时,我们考察组去了荷兰、以色列等国家,经过多方考察研究,发现玫瑰花和串收樱桃番茄这两种植物销路广、产量高,更欣喜的是,产业园的土质也适合种植。”董学山表示。

  弃传统发展老路,走现代农业新途。

  村“两委”一商量,议出了金点子,决定发展串收樱桃番茄和玫瑰鲜切花大棚。

  思路理清了,“闯劲”也能用在“刀刃”上。

  经过多方努力,项目谈妥了,换来的是20栋智能化连栋玻璃温室和16栋智能化连栋膜温室的安家落户。

  过去“种啥啥不行”的山地,成为增加村集体收入的“用武之地”。

  以前山地,10年承包费仅仅1万余元,平均下来村集体收入一年只有1千余元。建起产业园后,发展番茄种苗0万株,蔬菜吨,鲜切玫瑰花万支,花卉种苗万株,为村集体和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其中所得收益的30%分配给合作社和村集体,一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

  有了产业,村民的脸上舒展开来,从过去的村集体收入微乎其微,到现在的每年可增收土地流转金10余万元,产业分红70余万元,武家曲坊村的家底越来越厚实。

  “一年下来,我和媳妇在产业园里务工,收入有12万元多,活也不累,待遇也很好,住着小洋楼,觉得非常幸福。”当时主动对调流转土地的李怀柏,如今已是花卉温室大棚技术能手。

  除了像李怀柏这样的原住村民,产业园还引来了许多“新农人”。

  30多位本科生,10多位研究生,还有2位外国专家,为农业园区带来了智慧因子。武家曲坊村60%以上的村民变身“产业工人”,实现在家门口稳定就业,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2万元。

  过去,荒山多,田地少,出门就是泥巴路,村里的道路非常窄,开车进村都是一件难事。

  如今,一幢幢别致漂亮的居民楼房拔地而起,灰绿瓦、灰屋脊、三角檐、米黄墙……

  武家曲坊村的村民编了村歌:“住上小二层,门前马路通;富民步伐更坚定,不负韶华唱大戏,乡村振兴众志成城……”寥寥几句唱出了乡村振兴道路上日益变化的新农村。

短评

产业振兴带村民踏上小康路

  王霞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产业兴旺,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物质基础和关键,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近年来,武家曲坊村牢牢牵住产业发展“牛鼻子”,突出发展玫瑰鲜切花、串收樱桃番茄等特色产业,推动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推动产业兴起来,帮助农民富起来,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

(记者王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751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