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石油巨头结盟,比亚迪想啥呢
前段时间,比亚迪公布了今年3月份的汽车销量数据。据数据显示,在国内市场,3月份比亚迪EV纯电车型销量辆,DM-i混插车型销量辆,总销量首破10万辆,累计达到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成绩不仅让比亚迪实现了对传统燃油车车企丰田的历史性超越,同时,也让比亚迪有资格宣布“不再生产任何一台燃油车”。
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的此消彼长,预示着自19世纪绵延至今的,以石油为核心的能源格局,将逐步退出人类的文明舞台。而就在大家期待比亚迪将重塑新能源格局时,比亚迪却和荷兰皇家壳牌签署了一份战略协议。
要知道荷兰皇家壳牌是欧洲老牌石油巨头,比亚迪这波操作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莫非是后悔放弃燃油车了?
一、联手壳牌?“业务不只在中国”进入年,全球“油退、电进”已成趋势。
因各个国家都在出台与“碳中和”相关的政策规划,我们正在见证一场支撑人类文明超年的能源格局的大变迁。而在汽车领域,无论是比亚迪的销量超越丰田,还是特斯拉的市值稳居全球车企第一,都反映出了这种时代变迁对汽车产业的两大影响趋势:
1、消费者不再认可燃油车;
2、资本也不再“钟情”燃油车了。
电影《侏罗纪2》中有一句经典台词:“生命会自己寻找出路”。没有谁会甘于接受被淘汰的命运,动物如此,人如此,企业也是如此。因此,“嗅觉灵敏”的燃油车巨头已经开始了自救。
曾多次鄙视电动车“既不节能、也不环保”的日本丰田,年主动找到比亚迪“请教”DM-i技术。曾公开嘲笑特斯拉“靠降价吸引客户”的德国大众,也不惜斥资数百亿打造纯电ID系列了;时代洪流之下,如通用、丰田、“BBA”等百年大厂们也不得不放下清高,或自研、或合作,纷纷推出自家的新能源产品。总之,一切都是为了活着。
而在传统能源产业链中,想活下去的不只有车企,还有曾把握全球石油“命脉”的各大油企,荷兰皇家壳牌就是油企巨头中率先行动的一个。
二、为了“活下去”的壳牌与新能源车企“结盟”,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寻找新赛道,是如今留给众多传统能源企业为数不多的选择。按照壳牌规划,到年,将在全球布局充电桩50万座以上,与比亚迪的合作,或将显著加速这一过程。
对于比亚迪,选择与壳牌合作的目的很明确,即通过对壳牌在欧洲广泛分布的加油体系开展电动化改造,为比亚迪在欧洲市场布局铺路。
其实,虽然壳牌所属的石油产业已是“夕阳产业”,在就体量而言,壳牌依然是全球顶级能源公司。在《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强名单中,年壳牌曾位列全球第1,年也力压工商银行、鸿海精密、谷歌母公司Alphabet公司等公司,排在榜单第19位。
站在壳牌的视角,转型新能源领域虽然很急迫,但自身可选择的合作伙伴也有很多,比如德国超级工厂刚刚竣工的特斯拉,再比如由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投资的、更符合欧美审美的新能源皮卡——Rivian,为什么壳牌没有选择这两家,而单独“钟情”比亚迪呢?
三、壳牌为何选择比亚迪?其实,壳牌选择比亚迪,和此前丰田找比亚迪合作一样,因为:相比其他新能源车企,唯有比亚迪技术的更新迭代可以实现自给自足。
提到比亚迪的“技术优势”,总离不开两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一个是刀片电池,另一个则是车规级IGBT芯片,似乎比亚迪的全部产业,都围绕着“汽车”而运行。实际上,汽车产业只是比亚迪“新能源布局”的一个分支。比亚迪集团下分的23个事业部门,每一个部门,都代表着新能源产业下的一个重点领域。比如第二事业部的太阳能储能板块,第二十一事业部的云轨电车。
而此次与壳牌的合作,比亚迪凭借的不只是电池和芯片,还有比亚迪独立研发的高电压充电技术。
所谓高电压充电技术,就是通过独立升压模块,泵升充电桩电压,来实现高电压充电的过程。高压充电技术,配合比亚迪刀片电池独有的液冷板散热系统、以及IGBT芯片电控系统,在确保电池安全性的同时,实现了电池的长时间大功率充电,堪称动力电池“充电慢”问题的最优解。
四、结语可以预见,配上比亚迪的高压充电体系,壳牌将抢占充电设备先机,大幅增加在欧洲充电桩市场的竞争力。与比亚迪的战略合作,或将成为壳牌成功转型新能源的关键一步。
年创立的比亚迪,从马斯克口中的“无名小厂”,到如今与跨国巨头等而视之的行业翘楚。比亚迪的成功,再次验证了这样一个事实:只有深耕“技工贸路线”,才能技、工、贸,三者兼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