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人工眼
当计算机看世界时,它能“看到”什么?最近,在鹿特丹的新研究院(HetNieuweInstituut)展览上,荷兰设计师理查德·维根(RichardVijgen)带着最新装置作品《通过人工眼》(ThroughArtificialEyes)来探究这个问题。
通过计算机视觉神经网络的“眼睛”,观众以计算机视角观看集的《荷兰未来事务纪录片系列》(VPROTegenlicht)。它采用了一种对象检测算法,在三个类别的Imagenet数据上进行了分类,分别是人、人工制品和自然物体。这些类别就是算法观察纪录片的“眼睛”。
有了这些“眼睛”,算法可以识别30到60个不同的类别:男人、女人、儿童、经济学家等等。这些类别虽然遵循Imagenet数据集的结构,但是范围明显是有问题的。因此,它们从数据收集到分类都突出了嵌入计算机视觉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文化视角。
在选择一只“眼睛”并浏览它的不同类别后,观众可以设置结果所需算法的置信度阈值程度。然后,观众就可以自由探索算法的极限。通过对算法的选择,“人工眼”与人工智能建立更永久的关系,成为人与机器之间的对话的桥梁。
经过“训练”后,算法观察了多个小时的视频,检测到超过万个对象目标,这些内容会作为片段存储在数据库中,显示在比例和位置都不停变化的边界框(boundingboxes)里。对于普通的目标,“人工眼”将以线性方式通过边界框显示在影片视界框架内;如果观察目标是自主实体,则会以脱离原有框架的非线性方式呈现。
以上图片、视频、动图资源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