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没造出荷兰风车,跟智商有个屁干系

从荷兰旅游回来的人,往往对荷兰那几层楼高,风翼长达20米的风车产生深刻印象。这些风车往往由整块大柞木做成,用来碾谷物、粗盐、烟叶、榨油,压滚毛呢、毛毡、造纸,以及排除沼泽地的积水。十八世纪末,荷兰全国的风车约有一万二千架,因此荷兰被称作风车之国。

荷兰风车固然美,但是某些人将其用来攻击中国就让人莫名其妙了。这不,今天就不幸看某资深媒体人的一篇文章:“从荷兰风车看中国人的弱智”,顿感三观被严重污染,更让人反胃的是,居然还有些人认同。

科技树点开受各种因素制约,将某一具体发明与民族智商联系起来十分幼稚,如此水平之人可以做资深媒体人可见中国慕洋犬之普遍,专业媒体人专业素质之低下,真让人三观尽毁。

具体到荷兰风车而言,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产生欧洲那样的风车,是中国人智商的锅?扯淡,这是因为中国自然条件关系,根本无法建造荷兰那样的风车。

荷兰坐落在地球的盛行西风带,一年四季吹西风,风力日差距、月差距、年差距不会很大。同时它濒临大西洋,又是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国家,海陆风常年不息,风力方向常年是固定的1~2个风向,因而有条件建造那样的风车。

中国不同,中国是季风气候:

风向来看,风向变化极大,主体上虽是冬季西北风,夏季西南风,但是风向杂乱、不固定,有时一天里风向差异也会很大。

风力上看,四季风力差距极大,日风力差距也很大,还会有强烈的阵风。每年都有梅雨风力小、三伏天风力近似于无的时节。以及夏季台风、冬季寒潮等风力超级强大的天气。经常一日之内产生巨大风力差距。

如果荷兰风车在中国,要经历梅雨风小、三伏天无风,寒潮大风、台风大风等天气;还要经历季节风向与风力变化,日风力与风向变化;若是再经历暴雨,大雪,冰雹,雷击,大雾,霜冻等恶劣气象,以及差异巨大的日温差。恐怕这种风车很容易就会报废掉,怎么可能实用?如果荷兰风车那么实用,恐怕这种从德国引进的风车,也就轮不到荷兰出名了。

所以,中国利用的主力方向不是风力,而是动力相对稳定的水力。古代中国曾经是遍地的水磨坊,用于磨面、榨油、灌溉等,只不过随着现代工业崛起基本被废弃,存留下来的多在边远地区和旅游景点罢了。

当然,多年前,中国、巴比伦、波斯等国就已利用古老的风车提水灌溉、碾磨谷物。中国怎么可能没有风车呢?中国也是有风车的,不过模样不是欧洲那种类型,大多是叶片可以收拢的风车而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512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