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主捷克首富飞机失事,当年中车失之交臂的

年3月27日,捷克亿万富翁皮特·凯尔纳(PetrKellner)乘坐的直升机在阿拉斯加滑雪时在冰川附近坠毁,不幸遇难,时年56岁。

去世时,凯尔纳位列福布斯全球富豪第68位,留下亿美元个人财富,还有在他一手创办总资产达亿欧元的投资帝国PPF集团,其中就包括年约4亿欧元收购来的捷克百年民族品牌斯柯达交通集团。

年11月25日,在一场竞购斯柯达交通集团(kodaTransportationa.s)的群雄逐鹿中,凯尔纳领导的PPF集团胜出,以大概亿捷克克朗(合3.亿欧元)的价格收购了斯柯达交通集团%股权(包括商标和厂房土地),还包括收购后提供信贷支持以维持斯柯达交通集团的运营,参与竞逐的中国中车旗下的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则失之交臂,错过了一次开拓中东欧轨道交通市场的绝佳机会。

现在,金主凯尔纳不幸辞世,PPF治下的斯柯达交通集团会出现新的战略选择吗?

I.今世财务

收入下滑20%+,净利润率下滑11%+

回答这个问题,先来看看,PPF收购三年来,斯柯达交通集团过的怎么样。

斯柯达交通集团以交通机械工程为主业,业务板块包括城市交通、轨道交通、服务业与其它业务,核心产品包括有轨电车、电动巴士、地铁、无轨电车、车辆现代化维修,动力与控制系统;机车、单层列车、双层列车、推挽式列车、客车车厢、现代化维护、动力与控制系统;保养、维护、诊断与修理等全方位服务、常规保修服务等。

年5月,交易先后通过捷克和欧盟通过反垄断审查,PPF正式将kodaTransportationGroup纳入麾下。

收购前,年,斯柯达交通集团销售额为亿克朗,净利润15.71亿捷克克朗,净利润率达到10%。这一年销售额同比下降14%,但净利润却是年的3倍。也就是说,年斯柯达交通集团的净利润为5.24亿克朗,销售额为亿克朗,净利润率为3.80%。

收购后,PPF控股下的斯柯达交通集团从三个维度做了努力。

首先是,加大研发、提高内生竞争力与增长能力。年,斯柯达交通集团研发投入同比增长48.2%,达到17.3亿克朗。

其次,斯柯达交通集团也开展并购外延发展,拓展市场和补充业务板块。收购后,在PPF的要求下,加速走出中东欧的步伐、向西方市场拓展。年,斯柯达交通集团收购了芬兰Transtech剩余20%股权,从而实现%控股。TransTech的收购是有成果的,年时销售收入还是万欧元,年就带来1.2亿欧元的收入。年又收购捷克Ostrava市的EVOKAELECTRIC%股权,并把它改造为新基地,增强了公交车辆的生产与维修业务能力,目前已投入使用。

此外,斯柯达交通加大产能直接投资,年产能投资同比增长%,达到8.5亿克朗(万欧元)。

在多方努力下。年,斯柯达交通集团实现销售.3亿捷克克朗,经调整后的EBIDTA为3.8亿捷克克朗,以捷克企业所得税19%毛估净利大概为3.亿克朗,净利润率为2.72%。

相比之下,仅就当前财务而言,现在的斯柯达交通集团并没有比刚刚收购来时好。年斯柯达佳通集团销售额为亿克朗,年销售额为.3亿克朗,销售收入下滑20.29%;净利润率从年的3.08%略微下降到年大概2.72%,下滑11.69%,而且期间波动剧烈:年销售额为99亿克朗,年销售额为亿克朗;但年净利润为3.27亿克朗,年则净利亏损为-3.亿克朗。这样一来,年净利润率为3.30%,年为-3.22%,起伏不小。

II.今世产品

斯柯达交通集团技术与产品

尽管财务不见较大起色,但斯柯达交通还是积累了不少好技术和产品。

年,中国南车旗下青岛四方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与斯柯达交通集团签署的就是技术转移许可协议,协议为期十年,引入斯柯达交通旗下ForCity(15T)有轨电车的技术,在青岛生产此种车辆辆,合同金额50亿克朗(4.9亿欧元),斯柯达交通派出技师到四方机车提供培训。

作为老牌的轨道交通技术企业,斯柯达交通集团特别注意聚焦于未来产品的关键品质的前瞻研发和改善,比如,抗噪音、牵引动力安全、电磁和热计算、发动机后续优化等技术。这些技术支撑了一系列创新产品。

永磁同步马达转向架

配备永磁同步马达技术的轨道车辆的车轮转向架,是花了三年时间才研发成功的。这种转向架只需低能耗的电力来对车轮动力减速,每个轮子配备一个这样的转向架,使得车辆能够在弯道和直道时都能顺畅行驶。这项技术使用:一是节能,二是提高行驶安全性能,三是降低车辆和轨道基础设施的维修成本。这一技术早已经装备在ForCityAlfa有轨电车上。

ForCityAlfa

特种应用混合动力引擎

针对采矿应用这一特定严苛场景,客户美国卡特彼勒公司要求这种引擎要特别可靠和强悍,斯柯达交通据此要求成功开发出柴油电力混合动力采矿机的高效牵引引擎,获得了卡特彼勒年最佳供应商的殊荣。这些技术可以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运行,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三相电力牵引动力机车

三相系统EmilZatopek牵引动力机车,是一项重大创新,它能满足额外的电力电子要求。在这种机车上,牵引变流器必须适应三相电力系统,这一产品成功解决了电磁相容性和各国的铁路联锁系统的抗干扰这一最困难的问题。

轻量化材料与技术

斯柯达交通集团也研究应用材料的增效利用。比如非传统材料复合纤维材料和铝合金,降低交通能耗。先进技术包括镭射焊接等。

仿真测控系统

斯柯达交通集团也投资技术实验室的装备来改善工艺流程的效率。斯柯达购买了用来做仿真测控的特种软件,以降低研发财务成本和时间成本。

数字化运营管理与维修预警系统

斯柯达公司还自行研发出来对动力机车和运营电子器件进行跟踪的在线实时信息系统,可以实现铁路网络列车实时全盘精准管控、故障预警与提前修理,提升运营管控、维修的数字化水平。

III.斯柯达血统

跨越三朝而来的斯柯达交通工程技术

斯柯达交通集团能有如此技术和产品的突破,这是多年的积累,斯柯达公司已经有多年历史,斯柯达交通也有多年历史,有着自己的血统。

并购创立

不过,如今扬名四海的捷克民族品牌斯柯达起于年前的一宗并购。

年,捷克还在奥匈帝国波西米亚王朝治下,countValdstejn-Vartenberk创办的工程和铸造工厂开了一家子公司。年,该子公司的首席工程师ing.Emilkoda将其买下,开启了今后扬名捷克和世界的斯柯达工厂(kodaWorks),斯柯达正式诞生,这时这家工厂有多名员工。

军工繁荣

此后,斯柯达钢铁等产业不断壮大,到一战前夕,由于战争迫近,武器生产需求上升,斯柯达作为奥匈帝国的军工厂,开足了马力,军工制造实力大大增强。从清朝末年一直到民国北洋政府时期,中国的各方势力曾向当时贵为欧洲传统五大强国和世界列强之一的奥匈帝国购买了大批武器装备。年,作为奥匈帝国的军工巨头的斯科达(koda)为中国政府研制了7.5厘米FeldKanoneM11野战炮,后来还引进了斯柯达山炮和步枪。抗日战场上中国军人使用的武器也有不少都是斯柯达造。

斯柯达vz5mm山炮

一战后,奥匈帝国瓦解,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独立,斯柯达工厂进入大概十多年的和平发展时期,开始了短暂的多元化工业发展。这期间,电力机车生产出来了。年,捷克汽车生产企业LK陷入财务危机,koda非常喜欢其汽车,于是将两家公司合并,这奠定了日后kodaAuto的基础。但到了年代,战争阴云密布,斯柯达工厂又成为军工厂,并在二战中德国离开时成为重要空袭目标,70%工厂被夷为平地。

冷战围城

二战尾声之际,苏联进入捷克,随后美苏冷战迅速拉开,捷克划入了苏联势力范围,走上了苏联社会主义道路。年,斯柯达工厂被国有化。斯柯达工厂的各个独立的业务逐渐从母公司分离出来,在MladáBoleslav成立了汽车厂、在布拉格(Prague)成立了飞机厂、食品加工设备厂、重型工程机械厂、产业资本建设公司、公共交通公司纷纷成立,而电力工程成为最主要的生产项目。这一时期,斯柯达尽管业务多元化发展,但市场主要局限于社会主义阵营的经互会圈子。年,捷克爆发了著名的“布拉格之春”,争取独立和民主,但很快遭到苏联镇压。直到年,苏联解体,东欧国家纷纷转型。斯柯达也从国有企业再次转变为股份制企业。

私有化

年,交通业务独立出来,成为斯柯达交通集团。冷战结束,中东欧进入发展转型,市场空间也突然打开,斯柯达可以在经互会之外更广阔的市场开展业务。

转型之初,由于长期困于经互会圈子,这些企业尽管血统和底子都不错,但相对经疲弱不堪,大市场竞争需要重组竞争力。年,MladáBoleslav工厂即斯柯达汽车(kodaAuto)卖给了德国大众。年,斯柯达动力公司(kodaPower)卖给了韩国斗山集团,这都是斯柯达最优质的资产。

这时候,斯柯达交通并没有立即出售,制定了“走出去”开拓中东欧外的市场战略,以中东欧为基础,巩固欧洲、走向世界。年捷克加入欧盟,进入统一的欧盟市场,为斯柯达交通集团新市场战略进一步提供了支撑。与此同时,在产品上,顺应市场需要,斯柯达交通集团一边发展轨道交通,一边拓展城市公交业务。年来,地铁和城市低架有轨电车需求释放,斯柯达交通生产迅速扩大。

股份制改造后,斯柯达集团由多名捷克商人组成的信托财团控制。年,总部位于荷兰的PPF集团从这一信托财团手中收购了斯柯达交通集团(kodaTransportation)%股份。

至此,斯柯达三块最优质的民用制造业板块都已经出售给外国企业,但斯柯达依然作为捷克品牌为人所熟知。

IV.收购和被收购的逻辑

斯柯达交通的市场、资金与独立

斯柯达始于并购而来,一直在捷克企业家所掌控,目前又因并购控制权转手国外企业,但品牌依然得以延续。其买其卖都自有时代的印记和商业逻辑。

斯柯达正式创始于年,年代斯柯达开始制造电力机车,引领轨道建设,年斯柯达交通集团独立,从经互会走出来的斯柯达开始执行向西发展、开拓西方市场的目标。在这过程中,即采取绿地投资,也采取收购的办法,齐头并进。

最近6年,斯柯达交通集团的对外并购主要围绕市场和产能展开,优化欧洲生产基地与产能,拓展和巩固欧洲市场,积极进击。

年,斯柯达交通集团收购芬兰企业TransTech75%股权。TransTech成立于年,是芬兰的车辆制造商,最初的产品包括双层客车、有轨电车和工程机械类产品,主要客户包括为芬兰国有铁路VRGroup提供的双层耐压客车。收购后斯柯达交通利用TransTech的产能,为北欧和欧洲市场生产有轨电车。年时,TransTech销售收入为万欧元,年,TransTech为斯柯达交通集团贡献了大约1.2亿欧元的销售收入。PPF入主后,继续推行向西方市场拓展的战略,年收购TransTech剩余25%股权。

年7月,斯柯达交通集团收购捷克Ostrava市的EVOKAELECTRIC(俄斯特拉法市车辆厂)%股权。这年5月份,捷克俄斯特拉法市交通公司决定出售旗下子公司EVOKAELECTRIC,最后斯柯达交通集团夺得标的。收购后,投入3亿克朗,斯柯达交通集团将车辆厂打造成专注于电车制造、维修及现代化基地,增强公交车辆的生产与维修能力。年1月,全新的制造基地改造完成投入使用。

年11月,PPF集团从土耳其最大的工业和金融集团SabancHolding手中收购了土耳其主要巴士和轻轨生产商TEMSA50%股权。TEMSA是土耳其著名的汽车制造商,创建于年,除了生产客车之外,还生产工程、建筑机械以及轿车等产品,在伊斯坦布尔交易所上市。SabancHolding于1年成立,总部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此前持有TEMSA逾53%股权。

年7月,阿尔斯通收购庞巴迪的计划在欧洲通过后,法国阿尔斯通与加拿大庞巴迪开始出售部分资产,以确保通过监管审查、早日完成并购项目。9月,媒体透露,斯柯达交通集团对阿尔斯通位于法国雷什奥芬的制造基地提供报价,10月起谈判开始。年1月14日,捷克斯柯达与工厂管理层会面,有意把工厂改建成其主要的铁路机车车辆制造中心,以转移斯柯达在捷克及芬兰已饱和工厂内的部分工作量,计划在年7月完成收购。目前尚无进一步消息公布。

而在北美和亚洲中国,斯柯达交通集团以技术许可与合资、绿地投资为主,进行拓展。年,斯柯达交通集团设立美国子公司,向西方北美市场拓展。在中国从年起,通过技术许可和设立合资公司的方式,开拓中国市场,年与中国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签订了为期10年的技术许可协议生产辆有轨电车,合同金额达到50亿克朗,这相当于年斯柯达交通集团年销售额的45%。

冷战结束后,斯柯达私有化股份制改造以来,斯柯达集团超过90%的股权逐渐为一群捷克商人组建的塞浦路斯投资信托——中欧工业有限公司(CentralEuropeIndustriesLtd.)所持有,这些捷克商人包括TomáKrsek,MichalKoreck,Marekmejla和JiíDivi,此外,斯柯达交通集团的六位高级经理持有小额股份。

年,斯柯达交通集团出现了冷战以后最高的年净利润额15.71亿克朗,是年的三倍,这一年中欧工业有限公司决定出售斯柯达交通集团。当时,参与竞购斯柯达交通集团的行业竞争者包括了西门子、捷克交通与物流集团以及中国中车旗下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等。最后俄罗斯商人凯纳尔的PPF集团收购了斯柯达交通集团的全部股权。年,PPF集团又将斯柯达交通集团10%股份出让给中欧工业有限公司股东中的MichaelKorecky。

这背后的出售逻辑,能够分析到的有五个角度:中欧工业有限公司作为一个信托财团,见好就收,选择主动退出;斯柯达交通集团需要现金流以加大研发和拓展市场;斯柯达交通集团的管理层希望保持自己的业务独立性,更愿意选择一位财务投资者,而不是被同业公司收购后淹没在一家同业公司的众多品牌中;在这个阶段,斯柯达交通集团的业务还是以欧洲为中心,并向中国和北美拓展,PPF正好在这些国家有较长期的金融业务开展,有本地金融等资源连接,吻合斯柯达交通的区域与全球化布局需要;PPF是一家私人企业,成为控制人后,不会对斯柯达交通的展业和市场战略形成较大政治上的制约。

V.中企资金+中国市场=斯柯达技术

斯柯达交通中国合作的逻辑

早在苏东时期,中国与捷克都是经互会成员,年代,斯柯达的客车、卡车已经进口到中国,成为中国市场上质量过硬价格又实惠的车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率先向西方国家开放,引进了西方国家的产品,80年代后捷克进口的车辆逐渐退出中国市场。

冷战的结束带来的市场结果是两面的,市场边界的扩大与竞争对手的增多。走出冷战后的捷克企业面向西方和东方寻找市场,此时必须面临西欧和美国玩家的竞争。

年,作为德国大众汽车旗下的汽车品牌斯柯达汽车重返中国,并于年上市。年,斯柯达交通集团与中国达成合作。年,斯柯达集团与中国南车旗下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向四方机车提供为期10年的技术许可协议(技术转移),用于四方机车生产辆斯柯达ForCity(15T)有轨电车,斯柯达交通集团的技师协助培训工人和技师,合同金额为50亿捷克克朗。

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此时,中东欧国家刚刚经历了-年一轮经济低增长,企业家信心不足,资产价格处于底部。而捷克位于中东欧的地理交通中心,而且拥有历史悠久的制造业和金融业,是“一带一路”合作的理想节点。

这时,中国有一家民营企业中国华信能源看到了大势,开始重注投资捷克,几乎“买下了”小半个捷克,但没想到在后来关键时刻,其缺乏实体运营绩效支撑的肆意扩张夭折,无形之中敲响了捷克与中国投资者合作的警钟,这时,中车收购斯柯达交通集团正在节骨眼上,当然这并不是说中车收购失利就是因为华信能源关键时刻搅了局。

年,中国华信能源通过收购和定增方式持有捷克JT金融集团50%股权,成为首家持有欧洲银行50%股份的中国民企。接着,以此为依托,华信能源一路在捷克开展买买买,收购了捷克历史最悠久、创办于年的布拉格斯拉维亚足球俱乐部、收购占捷克市场份额6%的啤酒企业捷克洛布科维茨酿造集团70%股权,还收购了捷克航空物流,旅行社、媒体等等各种资产,其收购逻辑是注入中国资金,为捷克产品打开巨大的中国市场,这个逻辑很受捷克企业欢迎。

年4月23日,捷克总统泽曼派出首席代表到上海给华信能源董事局主席叶简明颁发聘书,聘请其为捷克与中国经济外交与投资事务顾问。年9月5日上午,捷克共和国总统泽曼在上海访问了中国华信能源有限公司总部。访问中,叶简明表示,中国华信在捷克投资布局的出发点不是单纯的经济利益,而是围绕“一带一路”战略,最终服务于两国友好关系,促进两国合作交流。年11月,捷克总理索博特卡在北京提出,要将捷克打造成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金融中心。

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访问捷克,这是自捷克立国以来迎来中国首位国家元首访问,标志着中捷关系迎来一个高峰。

接着,年6月,中国华信推动J&T银行作为捷克政府方代表,与中国工商银行共同发起设立了中国-中东欧投资基金,规模为亿欧元,主要用于中欧和东欧国家的项目融资。年8月,捷克扎达斯(ZDAS)特种钢铁公司获批被中国华信收购,这家具有50年发展历史的冶金工程企业,年营业收入达13亿欧元。

华信能源在捷克的收购势如破竹,接着收购办公楼把公司第二总部放在布拉格,把捷克打造成公司的中东欧能源中心和金融中心。华信能源把自己打造成“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推进者。

年10月27日,中国中车发布公告,旗下全资子公司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筹划参与收购斯柯达交通集团,一起竞争的还有西门子、捷克交通物流集团。

中车的收购主要建立在已经存在的多年合作基础上,这些合作包括了中车和斯柯达交通团的各种合作项目。比如开拓中国市场,通过技术许可在青岛生产斯柯达交通低车架有轨电车比如ForCity27T车型。又比如,斯柯达交通和中国中车携手开拓第三方市场,联合投标与巨头阿尔斯通、庞巴迪、日立、西门子、瑞士Stadler铁路车辆公司竞争一个价值10亿欧元的合同,为以色列铁路提供个双层EMU车。

不料,正在此时,中捷合作典范企业华信能源出现了变数。中国华信能源表面在捷克收购势如破竹,但流动性已经进入困境。华信能源的资金来源于国内外大型商业银行,所到之处先收购银行等资金源资产,以此为依托开展产业收购,缺乏实体产业的运营结果支撑,一旦离开金融的持续输血就难以为继,年华信能源已经开始变卖海南银行等资产以降低杠杆。此时,中车收购斯柯达交通集团也进入了关键时刻。

年11月15日,斯柯达交通集团宣布与PPF集团达成收购协议。

不久后,年3月19日,中国华信在其欧洲公司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7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