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也曾立大功帮助新中国驻扎北极
挪威国土
中国现有极地考察站有7个,其中5个在南极。
根据《世界南极公约》约定,南极洲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只要有能力,大家都可以去。
但是北极不同,北极地区周围的岛屿基本都有主权。
中国的北极黄河站所立之处正是挪威国土。
可能很少有人想过这个问题:中国为何能自由进出北极,在他国领土上永久“驻扎”,并进行各种科学考察?
北极主权争夺愈演愈烈
北极地区面积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和岛屿面积占万平方公里,拥有全球1%的未探明石油储量,0%未开发的天然气储量和9%的世界煤炭资源。
北极还有联系亚、欧、北美三大洲的最短航线,因此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北极狐图/pixabay
自然资源、北方航线、战略部署、科研探索,都让“地球上最后一块待分配的海域”上演众多争端。
为了主张对北极的主权,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和挪威纷纷希望将本国拥有的领海外围海里的专属经济区,扩展到北冰洋地区更多的水域。
环北极八国图/GoogleEarth
在这样的争端中,为何挪威政府反而主动邀请我国深入北极,在挪威的领土上建立永久观测站?
一切皆源于上世纪那场著名的巴黎和会,当时中国与外国签署了一项北极条约。
唏嘘的是,直至上世纪90年代,这项条约都在我国罕为人知。
斯瓦尔巴条约
年,中国学者高登义应挪威卑尔根大学Y·叶新教授的邀请,参加了挪威、苏联、冰岛和中国联合举行的北极科考,开启了长达10年的中国民间北极考察之路。
这次探险考察的最大收获,是高登义在叶新教授赠送的《北极指南》中看到了《斯瓦尔巴条约》的英文版。
《斯瓦尔条约》英文版
书中明确写道:中国在年签署了《斯瓦尔巴条约》。
叶新教授建议他向中国官方提议,借由这项条约,在斯瓦尔巴群岛建立科考站。
由于时代久远,当时我国知道《斯瓦尔巴条约》的人极为稀少。
什么是《斯瓦尔巴条约》?
该条约是北极地区唯一具有足够国际色彩的政府间条约,共有51个国家签署。
该条约也使斯瓦尔巴群岛成为北极地区第一个且唯一一个非军事区。
斯瓦尔巴岛北部图/中国极地研究所
斯瓦尔巴岛位于北冰洋上,处于巴伦支海和格陵兰海之间,南面是挪威本土和俄罗斯。
由9个大岛和众多小岛组成,面积6.1万平方公里,占挪威国土总面积的16%。
斯瓦尔巴岛位置图/wiki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斯瓦尔巴岛都没有主权归属,挪威、瑞典和俄罗斯等国都想将其纳入囊中。
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上,挪威与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14国达成一致,正式确定挪威对斯巴尔群岛拥有主权,同时规定各缔约国的公民皆可自由进入。
该条约赋予缔约国公民与挪威本国公民相同的停留权,即不需要任何申请,就能自由且不限时长在此岛居住。
斯瓦尔巴岛的新奥尔松小镇图/中国极地研究所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巴黎和会上诞生的《凡尔赛和约》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消息传回国内,引发了著名的五四运动,北洋政府最终没有在合约上签字。
年,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派人前往巴黎代表中国政府签署《斯瓦尔巴条约》,正式成为其中一个缔约国。
虽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不承认一切不平等条款,但显然不包括这个一看就很平等的《斯瓦尔巴条约》。
高登义,中国首个完成地球三极科考的人,发现并论证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高教授带回这条消息后,中国科学院责成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促成此事,并在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科研项目《极地与全球变化研究》中增加了一个子课题“北极斯瓦尔巴群岛科学建站调查研究”。
年和年,中国组织了两次“雪龙号”船北极科学考察,采集了大量数据资料,获得了对北极的直接认识。
雪龙号图/中国极地研究所
1年9月,挪威驻中国大使馆致函邀请我国去斯瓦尔巴群岛考察并建站。
经过多年筹备,4年7月28日,中国北极黄河站终于建成。
中国也成为第8个在挪威的斯瓦尔巴岛建立北极科考站的国家。
中国北极黄河站图/中国极地研究所
年,中国还与冰岛共建了一个观测基地——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
除了我国,英国、荷兰、意大利、印度、日本、德国、法国等国也在斯瓦尔巴岛的新奥尔松地区建立了永久科研观测站。
这里也被称为“小联合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5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