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75亿人,真的都是一家人

青少年白癜风的症状 http://pf.39.net/bdfyy/bdfyc/160306/4781419.html

美国加州大学人类学教授李相僖在新书《想太多的人类学家》中,探讨了如同现实世界一样,在人类学领域也处于尴尬地位并极度敏感的——“人种”议题。

他认为,人类总认为自己才是世界的中心,这是出于对物种的迷恋,但用物种的概念来解释人种毫无说服力。他还由此引出学界目前关于“非洲起源论”与“人类多地起源说”的争议,在他看来,种族平等的前景不甚乐观,这也体现在学术界中间,因派系之间相互反驳、指责、中伤的论调,无不同样透露出种族歧视以及殖民者心态。

我想与各位探讨一下人类学中极度敏感的议题,那就是“人种”。也许你会说:“事实不是已经证明,全世界的人类都属于同一个物种,人种的区分只是来自人类的偏见与歧视吗?这个问题不是早就已经过时了吗?”实际上,人种问题至今依旧充满争议,研究越多,争论越多。看完本章之后,或许我们将会对此完全改观。

所谓人种的概念最早出现于何时何地,目前仍无法确定。在过去,当来自不同群体的人类相遇时,各方都会习惯性将自己所属的群体视为“正统”,为对方冠上“蛮夷戎狄”等蔑称。此现象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无论是有文字记载的大文化圈,还是没有文字记载的少数民族。这都是因为人类总是认为自己才是世界的中心。

近代人种的概念却是在一二百年前才出现的。在15至16世纪时,欧洲人走遍地球上每个角落,不仅陆续“发现”了许多“新大陆”,而且在当地进行大规模“开发”。在达尔文提出“进化论”的年,欧洲人明显意识到自己与居住在非洲、东南亚、大洋洲、美洲等地的原住民不仅在外表上看起来不大一样,而且在语言、文化、生活习性等各方面都存在许多差异。他们无法将这些人视为与自己同等的“人类”,为了有所区分,便创造出“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的概念,再根据地区分为马来人、印第安人等。

到了19至20世纪,人种在生物学上究竟该如何定义,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其中最激进的观点是“人种就是彼此不同的物种,地球上总共存在3个不同的人种”。这番话暗示着,除了白种人以外,其他的种族都不属于“正统人类”,而这些不同的人种不应该通婚并繁衍后代,或是其他种族所生的孩子都不正常,诸如此类的传闻便流传开来。

当欧洲人更频繁地探索世界各地,了解到人类无穷无尽的多样性之后,他们开始思考是否还有更多不同的人种。有人认为是5种,有人认为是7种。随着20世纪初优生学兴起,以及人们对物种的单纯迷恋,某些学者开始研究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人种。

没有人种,只有人类

若硬要用物种的概念来解释人种,则从生物学上来看毫无说服力。单一群体若想独立成为个别的物种,则必须持续处于一种不受外界影响的隔离状态。那么,这种状态要持续多久?让我们来看看澳大利亚原住民的案例。现代智人初次登陆澳大利亚的时间点,大约是在6万年前。直到17世纪,荷兰人来到澳大利亚,这中间至少有五六万年的时间,这群现代智人就在这块大陆上过着遗世独立的生活。

难道是因为这样,澳大利亚原住民才会长得特别与众不同?以至于欧洲人初次看见他们时,还怀疑这些人是否真的具有“人性”,甚至一度禁止彼此通婚。然而这些禁令还是无法阻止混血宝宝的出生,欧洲人终究是与澳大利亚原住民繁衍出了后代。从生物学来看,不同物种之间难以交配产出后代,即便成功生产,产下的后代也会失去生殖繁衍的能力,如同马与驴交配生出了骡,骡却没有生育能力。如果澳大利亚原住民是另外一个不同的物种(人种),那他们与欧洲白人产下的孩子应该会患有不孕症,无法继续传宗接代。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换言之,如果隔离了6万年,澳大利亚原住民仍没有分化成一个新的独立物种,那么人类极有可能无法通过隔离的方式进化出新的物种。

如果人种不适用于生物学的物种概念,那么我们来考察一下它是否属于物种之下的分类层级——亚种。目前,生物学对亚种的定义为“属于同一个物种,但因为某些自然隔离的条件,造成彼此间演变出一定程度的形态差异,若是持续隔离下去,则有可能成为个别独立的物种”。说实在话,亚种的概念十分抽象,定义也模糊不清,虽说主要条件是“自然隔离”,但到底要隔离到何种程度呢?而亚种要进化到何种程度才算是新物种呢?

此外,亚种的自然隔离条件也难以适用于人类的情况,因为人类无法彻底做到遗世独居。那些所谓与世隔绝、独自隐居在荒山野岭的人,最后还是登上了电视或被杂志报道。现实的情况就是,人类无法一直处于完全隔离的状态,就算能,时间也不够长,自然无法引用亚种的概念来解释人种。

最后一个难题是,如何用简单又有逻辑的方式来证明人种是物种还是亚种?想象一下,为了确认某两个群体是否属于同一个物种,科学家让它们一个个直接交配来检验,这有可能吗?当然不可能。这种做法不但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与金钱,而且会牵扯出道德伦理问题。当实验对象涉及与人类十分亲近的动物,或人类本身就是实验对象的时候,问题就更严重了。举例来说,为了确认人类与黑猩猩确实属于不同的物种,我们可以直接让两者进行交配吗?当然不行(虽然传言曾有科学家通过人工授精方式来进行“猩猩人”实验)。但我们仍然可以使用其他不会受到大众质疑的方式,来确认两者是否属于不同的物种。

事实上,我们可以通过外形差异来判定两个不同的生物是否属于同一个物种。相同的物种拥有相同的基因库,因此在外观上也会出现相似特征。以人类为例,虽然每个人的长相、身材各不相同,但我们还是可以从远处就分辨出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差异,因为每个人皆拥有异于其他动物、唯人类独有的共同特征。

如果同一物种的两个群体,彼此间长期处于隔离状态,则最终也会导致基因库发生变化吗?随着时间流逝,这两个群体从外形上看会越来越不同。因为彼此间没有所谓的基因流动,群体之间的差异将会不断累积。如果一直隔离下去,差异会越来越大,而这两个群体就被定义为亚种,最终成为各自独立的物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通过外形差异来判定不同的生物群体是否为同一物种。但问题是,我们无法明确地界定差异究竟要多大,才算是不同物种。研究古人类学时,常会提到一个典型的问题:“这两块化石之间的差异,会不会大到让它们无法被归为同一个物种?”人类之间肤色的差异,大到足以让我们被归为不同的物种吗?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人类的确拥有丰富多样的特征,但这些特征的成因又多又复杂,难以明确区分出物种。有些特征的分布与地理位置一致,比如,亚洲人拥有铲形门齿的比例相当高;相反,有些特征分布呈现出一种难以厘清的连续性,比如,人类的肤色就是根据紫外线照射量以渐变的方式分布于地球上,该从何处确切区分“黑皮肤”的黑种人或是“白皮肤”的白种人呢?或者有些人无法尝出苯硫脲(PTC)的苦味,有些人却可以。虽然这些特征明显不同,但这种现象与人种无关。所以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所谓的人种并非生物学上的概念,而应该从历史、文化与社会层面来解释。

谁才是真正的“人类”?

若以上述理论来解释现代智人的起源,则会引出许多有趣的问题: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欧洲人被认为是现代智人的起源,他们到底与尼安德特人长得有多不一样?两者间的外形差异,真的大到无法将他们视为同一物种吗?就算他们长得不一样,只要没有超出特征多样性的范围,是否有理由将他们归为不同的物种?

若要将尼安德特人与现代智人进行比较,则我们必须先把比较对象的定义弄清楚。这项工作可没你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们是否该把欧洲人、亚洲人、非洲人以及大洋洲、美洲大陆的原住民,全都放进现代智人的范畴内?如果真的这样做,那划分依据又是什么?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克里斯多夫·斯特林格(ChristopherStringer)博士与米尔福德·沃尔波夫教授在人类学的研究上一直互为竞争对手,甚至曾在20世纪80年代因如何定义现代智人的问题,引发了一场激烈论战。斯特林格博士主张,必须先明确定义现代智人的范畴,才有办法找出根源,所以他列举出了现代智人的特征,也就是“正统人类的条件”。若按照这些“条件”进行分类,则包括澳大利亚原住民在内的大部分人都会被排除在现代智人的范畴以外。沃尔波夫教授当然反对这个论点,他认为那张“正统人类条件”清单充满了排他性与种族歧视的意味。毫无疑问,现今世上所有人类都属于现代智人。既然是“人类”的清单,就应该包括所有人类的共同特征,至少是大部分人的。

为何会发生如此荒唐的争论?让我们再回到现代智人的定义问题。诚如前文所述,澳大利亚原住民与其他人类之所以在外观上有较大的差异,是因为他们被隔离了6万年之久,而其原本的样貌特征就这样一直被保留下来。因此,如果将澳大利亚原住民与现代智人视为同一物种,我们就得考虑是否该将外观与我们差异更大的其他人类(包括古代人类)也纳入同一物种。

尼安德特人就是一个最具争议性的例子。虽然尼安德特人的外形与现代智人差异很大,但还不至于大到从人群中瞬间将他挑出来,也就是说,他与现代智人的差异还在特征多样性的可接受范围内。尼安德特人确实有可能属于现代智人的一分子。再加上最近的研究指出,尼安德特人与现代智人曾经繁衍出了后代。因此,包括你我在内的每个人体内都带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既然如此,将两者区分为不同物种的做法是否正确?所以学术界至今仍在争论尼安德特人的学名到底是智人,还是智人的亚种。

非洲起源论是真的吗?

斯特林格博士与沃尔波夫教授间的论战虽已结束,但问题的根源尚未真正解决。这并不只是将谁排除在人类资格之外的问题,而是与整个人类的起源息息相关的问题。

在了解到人类基因的多样性之后,我不禁想问:主张现代智人是在某个时间点于单一地点起源的“非洲起源论”(人类单地起源说)是不是正确的?若以单地起源的观点来看,怎么会有各种不同的人类基因被保留在我们体内?

“我认为人类并非起源于单一地区,而是来自许多不同的地区。我也认为人类的祖先并不是单独一群人迁徙到世界各处,而是不同地区的不同人群在迁徙时遇见彼此、互相交流,产生了基因上的转移,最终融合成我们现在的样子。这样的过程造就了今日人类的多元样貌,尽管我们的长相如此不同,但我们都属于同一物种,我们都是现代智人的一分子。这就是与“非洲起源论”分庭抗礼的“多地起源说”。该学说认为尼安德特人与现代智人通过基因的交流,不断进化出单一的人类物种,而这个说法也与最近遗传学的研究结果十分吻合。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谈论了许多关于近代与古代人类亲戚的生死故事,对现代智人的相关知识却了解甚少,就连最基本的身家调查都还没有完全搞清楚。也许,在关于人类进化的诸多问题中,最困难也最令人兴奋的部分,就是我们自己。

学术与政治

20世纪90年代,“非洲起源论”与“人类多地起源说”引发全球学术界热议,最后甚至还出现了个人情感介入的情况。两派学者暗中中伤,互相指责对方是种族主义者。

支持非洲起源论的学者认为,现代智人在近代才诞生于非洲,所以我们现在看到人类丰富的多样性,也是最近才进化出来的,所有人类都是血浓于水的兄弟姐妹。他们指责多地起源说,说他们提出的“人类从很久以前就分化成不同种族”的观点无疑是一种种族主义。

支持人类多地起源说的学者则认为,人类并非分化成不同的种族,而是不断通过基因转移的方式维持单一人类物种,所有人类在很久以前就是兄弟姐妹了。他们反驳对手,现代智人从非洲迁徙至世界各地,却并未与当地的原住民交流,反而将他们灭绝并取而代之,这种论调才真正反映出对非洲人的种族歧视以及殖民者心态。

当然,这些争论都是发生在研讨会上,或是学者们私下批评,没有以论文形式正式发表。两派学者的互相批斗,早已脱离了理论与资料本身,甚至不惜发表带有政治意味的言论。这不仅充分反映出当时两派学者间的紧张关系,而且说明了经过理性训练、应以理论为基础的专业学者,其实也不过是凡人。

本文节选自《想太多的人类学家》作者:[美]李相僖/[韩]尹信荣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译者:陈建安出版年:-4责编

巴巴罗萨主编

魏冰心图片

网络

新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52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