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起,别再叫我荷兰尼德兰,我
荷兰,不想再被叫做荷兰了。
岁末之际,荷兰政府向全世界发出了一条“提醒”:明年起,对外一律改用正式国名“尼德兰”,以重塑更积极的国家形象。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网站27日以“‘尼德兰’(Netherlands)不想让你再叫它‘荷兰’(Holland)”为题报道称,自年1月起,“荷兰”这一名称将被停用。
然后,荷兰那些美好的风景大概也要换个说法了:尼德兰风车、尼德兰郁金香,尼德兰牛奶……
1
20万欧元正名
新年新气象,荷兰政府这次是下了决心:这项正名计划将花费20万欧元。明年1月起所有荷兰企业、使馆、政府部门和大学等机构,对外一律使用正式国名“尼德兰”。这项计划还包含新的国家形象标志——将使用了20多年的“荷兰”一词与国花郁金香组成的形象标志,改为尼德兰橙色缩写字母“NL”的图案。
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形象。荷兰外交部发言人表示,荷兰需要一个更加统一和协调的国家品牌。“我们希望将荷兰展现为一个开放,富有创造力和包容性的国家,所以我们要正名为尼德兰。”
不过,“尼德兰”其实也不是个新词。从15世纪开始,尼德兰一词就开始被使用。但与英国的“英格兰”和法国的“法兰西”不同,这个名称并不是起源于民族名称,而跟地理有关。尼德兰,直译为“低地”,因为荷兰的地形平坦而低湿。而尽管“荷兰”被广泛使用,但在一些更为正式的官方场合,荷兰一直仍然用的是“尼德兰”的正式称谓。
相对而言,“荷兰”多年来作为荷兰国家的指代,确有其渊源。
除了在英语中发音的优势,“荷兰”这个词的背后还浓缩了该国的发展历史。从语义来说,“荷兰”指的是这个国家12个省份中的两个——阿姆斯特丹所在的北荷兰省以及鹿特丹、海牙所在的南荷兰省。回顾历史可以发现,这两个省份早在19世纪就成为经济和金融中心,极大地带动了荷兰的发展。因此,此后一直在荷兰的对外宣传中处于中心地位。直到今天,这几个城市仍然是荷兰对外知名度最高的城市之一:阿姆斯特丹是首都及第一大城市,鹿特丹是第二大城市及航运中心,海牙是第三大城市和国际法院的所在地。在旅游和吸引外资层面,毫无疑问占有巨大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荷兰国家官方旅游网站的域名还是以“荷兰”的英文名命名的,可见“荷兰”这个词的知名度。
2
不平衡还是玻璃心?
当地媒体指出,荷兰政府这也是平衡之举。虽然“荷兰”对外国人来说念得朗朗上口,但在荷兰人自己的心目中,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昵称,并且这个昵称却长期被用来代指整个国家。按照荷兰外交部一名发言人的说法,突出“荷兰”的对外宣传方式,造成了荷兰省的过度旅游,观光客涌入郁金香花田、风车村、国际法庭等景点,让人口规模并不大的上述城市“感到疲倦”。
荷兰阿姆斯特丹,人们在广场上采摘郁金香。
另一方面,荷兰其他省份的人们却对这样的“不平衡”抱怨已久,甚至多次发起“去荷兰化运动”。荷兰政府希望通过改名,可以将游客和资源分流到其他省份,促进当地发展。荷兰外贸部长西格丽德·卡格表示,从高科技到农业食品、从体育到文化,“荷兰”只是这个国家最著名的部分。
荷兰政府希望在接下来的国际事务中崭新亮相。比如,在明年的东京奥运会及欧洲电视歌唱大赛上使用正式国名“尼德兰”。
这项雄心勃勃的正名计划引发外国网友热议。一些网友认为,大家都知道“荷兰”代表整个荷兰,而且长期以来荷兰确实因为这个简明优美的称谓获益匪浅,此时改名多少显得有点“玻璃心”。还有一些网友指出,正名可以被理解。因为名字这个事儿似乎一直是荷兰人的“痛”。回顾历史,英文世界里,荷兰还有一个称谓叫做“Dutch”,源自17世纪英荷战争期间傲慢的英国人对荷兰的文化贬损。为了打破文化偏见和刻板印象,似乎此举也是情有可原。
联想到当年,韩国首都汉城改名为首尔也是掀起了一番争议。虽然情境不同,以此观之,荷兰政府要让世界抛弃朗朗上口的“荷兰”,而接纳“尼德兰”,估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番外:“汉城”变“首尔”
韩国的首都是首尔。不过在年之前,它的名字叫汉城。据说,历史上朝鲜太祖李成桂将都城从开京迁移到了汉阳,并正式将汉阳命名为汉城。粗略算一算,汉城的叫法也延续了六百多年。
对于为何将汉城改名首尔,时任汉城市长李明博在记者会上的解释是:韩国首都的英文名字叫做“SEOUL”,在读音上更接近“首尔”,为避免引起文化混乱等综合各方面的因素,韩国政府决定更改首都名字。这一解释在多大程度上得到韩国人理解,不得而知。现在首尔街头,人们已经看不到多少汉字。但历史和文化,仍然与汉字文化圈有着割不断的渊源。名字,往往是一段浓缩的历史。韩国人的困惑和决心,改变的究竟是什么呢?
(文中图片GJ、网络综合)
深海区工作室
撰稿深海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