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创创,为什么选科创创业ETF金融界
来源:资本邦
主讲人:黄岳
摘要:
1.指数层面,科创创业50指数是一个宽基指数,它是和行业指数、主题指数相对的概念。宽基指数一般是具体的某一个市场,某一个板块,是按照市值流动性去排序的。科创创业50指数横跨创业板和科创板,是目前很少见的。这是目前A股同时实施了注册制的仅有的两个板块,在里面选取它的市值最大的50只股票组成一个指数,基本上覆盖了目前科创板和创业板最头部的科技成长类公司。
2.科创板和创业板的指数编制方案聚焦于比较前沿的科技创新,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中国的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降下,逐渐发展为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的转变。医药、新能源、电子计算机等行业在创业板的占比也越来越高。这几个景气中的行业恰好是最近几年行业发展、股价上涨最快的。此消彼涨之下,从股价的角度也反映了目前经济结构的一个变化,是有利于高新科技行业的。
3.从行业角度,创创ETF大概是40%的医药,25%的新能源,20%左右的半导体芯片、计算机、通信、电子等,是属于目前高度景气周期上的几个赛道,且估值水平相对不是在历史最高点,以盈利增速来衡量目前的估值水平不是很贵。
正文:
黄岳:大家好,今天主要是和大家聊一下科创创业ETF相关的投资机会。因为大家都知道,目前大概是9家基金公司一起发行科创创业相关的ETF标的,我们也是其中之一,从今天到周三的时点都是发行时间。我们产品的名称是叫科创创业ETF,它的小名场内交易简称是创创ETF,它的基金代码是。因为科创板的股票是开头的,我们这个ETF计划在上交所上市,上交所给的包含科创板的ETF代码都是减下去开头,我们取的是一个度全方位捕捉科技创新企业的彩头。根据相关的产品安排,认购代码是交易代码加3,后面如果ETF能够顺利发行成立上市的话,它未来的交易代码就是。
这个产品的特点是比较鲜明的,目前指数层面是唯一一个同时投资于科创和创业板两个板块的ETF,这个标的指数的业绩增速是非常理想的,一季报的业绩增速是超过了%,当然有去年一季度低基数的效应。因为这个指数是年12月31日为基日,从年以来看它目前的估值水平,在去年以来大概是处于50%往上的位置,最近又涨了一下,大概能到60%-70%的分位数。
接下来,我就从几个方面来给大家做一个介绍。一方面是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个指数,因为对于ETF来说,最关键的是它跟踪的指数,把指数的特点给大家做一个介绍。另外一个,目前在投资者的交流过程中发现大家普遍感兴趣的几个问题,包括整个指数的投资价值怎么样。还有很多投资者关心这个指数目前看起来估值水平已经不高了,那这个业绩到底能不能撑得起这样一个估值水平?还有很多投资者很 首先是指数层面,这是一个宽基指数,它是和行业指数、主题指数相对的概念。比如宽基指数一般都是具体的某一个市场,具体某一个板块里面,一般是按照市值流动性去排序。比如上证50指数就是在所有的沪市股票里面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前50只股票组成上证50指数,沪深是在沪市和深市里面基本上是全部A股里选取市值最大、流动性最好的前只股票。创业板指是在创业板里面选取市值最大的前只股票组成这样一个指数。科创50就是在科创板里面市值最大的前50只股票,科创创业50指数是目前很少见的横跨创业板和科创板,目前A股同时实施了注册制的仅有的两个板块,在里面选取它的市值最大的50只股票组成一个指数,基本上是覆盖了目前科创板和创业板最头部的这些科技成长类公司。
很多投资者会关心,比如现在已经持有了创业板ETF或者是创业50ETF了,那这个科创创业50和科创板50或者是创业板50有什么样的区别?和它们相比有什么优势?我现在已经有这样的配置,还需要配置科创创业50这个指数吗?
首先我们看这个指数,它不是创业板加科创板,或者是创业板50加科创板50。目前的这50只成份股里面创业板成份股数量31只,其中有一只是非创业板的成份股。科创板的股票大概有19只,19只里面有两只不是科创50的成份股,我们一会会给大家介绍一下具体的指数编制规则其实是有很鲜明的特点,这个鲜明的特点保证了指数并不是单纯的创业板加上科创板。从目前创创50的指数里面行业权重分布上来看,从数量上看创业板大概有31只,科创板大概有19只,从整个占比或者是权重来看,创业板的权重是比较大的,基本是将近80%,科创板的权重大概是超过20%的权重分配。
有投资者可能会说,好像创业板里面的占比有点太高了。其实这个也很好理解,毕竟创业板开板到目前已经有10多年的时间了,相当于同样是属于科技创新类的企业,那创业板已经给人家孵化了10多年,科创板刚刚是年才开板,目前刚好是成立满两周年,所以你可以理解为科技创新类企业在创业板上市时间已经很长,经历很长时间的孵化,所以目前很多创业板指数里面确实是有不少市值已经很大了,像宁德已经接近万亿的市值,迈瑞、爱尔、沃森等等很多是千亿市值的公司,毕竟它是按照市值来筛选的,整个创业板里面一些头部公司的市值比较大,一方面会反映到指数编制里面,看到创业板的股票在数量上是占比较多数的。
在权重的分布上,它的优势就更明显,主要是由于创业板的头部有几家千亿市值的公司在里面所形成的问题。但是你再往后看,排在第20到30区间的公司市值基本在几百亿,甚至在亿以下的市值,科创板的市值基本是在几百亿的市值区间,你会发现创业板除了后面头部的10多只股票之外,后面的市值区间和科创板其实相对来说差异是不大的。
目前是6月份指数调整之后的结果,其实在指数调整之前,科创板的股票数量只有17只,调整之后已经变成19只了,包括科创板里面确实有很多生物创新药、半导体芯片,确实真的是有不少很不错的公司在里面,只不过目前的体量还比较小。随着未来行业层面的成长,它自然而然市值就会增大,科创板在创创指数里面的占比可能也会逐渐增大。说白了,创创指数是不管是科创板还是创业板,只要通过这样一个指数就可以一键式的布局这样两个板块,至于是哪一个板块更好,或者是相对来说市值更大,这个其实更多的是市场自身的选择,而不是从指数编制角度去考虑的事情。
这个指数有几个比较鲜明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正常的指数调整周期一般是半年调整一次,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中证指数、沪深指数,创业板指、创业50、科创50都是每半年调整一次。我们的创创50指数的调整频率更高一些,基本是一个季度调整一次。一个季度调整一次又什么好处呢?你每半年调整一次对于这些传统行业,比如沪深指数里面以传统行业居多,那你每半年调整一次没有问题,因为传统行业整个行业层面的基本面变化是比较慢的。但是这不是说科创创业指数里面的公司基本面的变化比较快,而是说它里面有很多的行业可能会有突发事件或者政策的变化,会对相应的板块造成很深远意义上的影响。
比如年中美经贸摩擦的时候,对于国内的半导体芯片的卡脖子情况就引发了全社会范围内政府层面产业正的支持,社会层面大量的社会资本涌入去投资于半导体芯片相关的产业,这个其实应该是一个足以改变游戏规则的基本面变化的事件的发生。随着这些事件的发生,其实很有可能对相关板块的股票会有长达三到五年的景气周期,也会带来整个市值的快速爆发的成长。那么它的市值成长之后,很有可能符合了这个指数贬值的要求,但是由于这个指数没有办法去频繁地进行调整,而是要按照定期调整的时间去进行调整,这个时候每个季度调整一次应该就能够更好地适应科技创新企业这样一个相对比较高速,或者是整个行业层面高速的变化,能够更好地应对这样一个变化。
另外,新上市的股票只要超过一个季度就符合这样的标准,能够纳入这样一个指数。我们正常的情况下,一般是新上市满一年才能纳入指数,比如也有芯片ETF,有很多投资者也问,为什么芯片ETF里面没有中芯国际呢?这个就是因为中芯国际上市还没有一年,根据指数编制的规则必须要上市一年之后才能纳入指数,所以目前没有办法纳入指数。创业50和科创50相对要宽容一些,基本是上市满半年就可以纳入指数,而创创50指数,双创指数就更加宽容,上市一个季度就可以纳入指数了。我们都知道,目前有不少经营状况已经比较平稳,而且潜在的体量已经很大的公司也有可能要在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包括之前已经开始快要发行的蚂蚁金福,后面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又没有发。你会发现一旦这种公司一旦上市的话,它的市值肯定很大的。按照创创指数的编制规则,正常来讲是能够纳入指数的。但是由于指数编制规则上往往都对于新股上市纳入指数有一个时间的要求,比如科创创业已经比较宽容了,那也要满六个月才能纳入指数。创创指数只要满一个季度就可以纳入指数,对于这种新上市、体量又比较大的公司,如果上市之后还要等待半年,甚至一年才能纳入指数,那其实也是一个比较遗憾的事情。
包括我们也有很多海外的公司,之前大家也听说过CDR,也尝试过或者筹划通过CDR的方式在国内上市。我们创创指数里面也有国内第一个在科创板上市的CDR,就是九号公司这样的个股。这种特点是更能够符合我们科技创新产业高速变化的一个竞争格局,这是第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是这个指数的编制方案里面有非常明确对行业的要求和限制,这里面特地列举了几个行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无非包括集成电路、半导体芯片、5G、通信设备、计算机、软件、云计算,其实无非就是这样几个产业。还有是高端制造、新材料、生物产业,当然这里面既有生物创新药,也有医疗器械,还有医疗服务、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和数字创意,重点划出了几个产业。
大家可以看到,这几个产业恰好是目前国家重点发展的所谓的新基建、新动能,代表了未来生产力发展,包括经济高速成长的一些细分子行业,同时也还好与国家目前的产业政策,包括大家可以看一下最近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政治局会议所提到的一些行业,应该说是基本上完全匹配和符合的。通过它的指数编制规则,应该是能够保证我们的指数里面投资的都是属于偏硬核科技的公司,而我们的创业大家都知道,因为创业板的开板时间都很长了,最开始板块设立的时候并没有很明确的行业方面要求,所以你可以看到在创业板指里面、创业50里面都有猪肉的股票,像创业板和创业50里面都有证券公司或者是券商的股票,这些公司其实和上面提到的这几个产业都是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因为这个指数编制的规则,更多的是按照市值来筛选,只要在这个板块里面,市值符合排名前列的要求都会被纳入指数,所以没有办法把这些指数剔出去。
科创板相对好一些,本来科创板开板的时候就有比较明确的行业方面的要求,创业板注册制实施之后对行业也有更明确和严格的要求,但是我们客观来讲,科创50和创业50从指数编制的方案上是没有办法把不符合这些硬核科技的股票从指数里面剔除的,是没有这样的编制方法的。而我们的双创指数由于指数编制方案里面有很明确的行业定义,所以它就能够保障更多的聚焦于硬核科技类行业。
我们看它的前十大成份股,也包括了新能源车、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生物创新药、疫苗、半导体芯片、计算机软件、光伏等等相关的成份股。从行业分布商来说,医药大概占40%,但是医药可以再进一步细分,生物创新药、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大概各占1/3,也就是各自是百分之十几的权重,新能源里面包含了新能源汽车、光伏、节能环保,大概加起来是占25%。半导体芯片大概是占14%左右,计算机、电子制造、消费电子、通信设备这些加起来可能又占百分之十几左右。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通信、计算机、电子、芯片这几个行业加在一起,占比可能大概是百分之二十几,基本上是三分天下,医药、新能源和下一代通信技术各占1/3左右的行业分布。
创业板指里面其实主要就是医药加新能源,科创板里面很多头部公司是在半导体芯片里面,所以我们的创创指数应该是同时综合了创业板和科创板的行业分布,它从行业角度来说比上面两个指数要更加均衡一下,目前景气度比较高的行业基本都囊括进去了,而且它的行业分布更加均衡一些。
从历史表现来看,因为这个指数是年才刚刚开始有行情,所以你再往前比也比不了,毕竟科创板是年才开板的,所以我们仅从年以来看历史表现,应该说创创50指数已经实现了一倍的回报,从年化回报的角度来说也是要远远超过了其他一些主流的宽基指数。
接下来我们重点介绍一下投资价值,科创板和创业板首先是由于指数编制方案是聚焦于比较前沿的科技创新,所以是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方向。我们大家都知道,经常提到经济L型,中国的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增速的角度已经降下来了,而且现在一直在降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去转变。我们也分析了一下美国、日本、欧洲这几个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它们现在的经济增长很慢,美国大概4%的经济增速,已经是历史很快的经济增长了,包括欧洲、日本基本都是更慢的经济增长,但是人家也有过高速发展的时期。
我们看这几个发达国家在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增速降下来也类似于L型之后,你会发现它们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科技创新这样一个道路,包括你看美国的标普指数,最开始的时候可能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一些钱十大的成份股主要集中在能源、地产,因为那个时候是经济高速成长的时候,周期板块表现很好。后面经济相对降了,而且经济转型开始往消费型向服务型经济去发展,九十年代的前十大成份股像沃尔玛、可口可乐等等公司,再往后看到九十年代往后基本就一直是科技成长股了,包括现在的标普指数像Facebook、谷歌、亚马逊这些在指数权重占比是非常高的。
我们国内如果把BAT全在A股上市的话,假如把它们的市值嫁接到A股,你会发现目前国内科技创新类企业的占比也是越来越高的。我们借鉴海外的发展经验,再看国内从年、年高技术行业的增长速度应该是越来越快的,在GDP里面的构成也是越来越大的。我们再看创业板里面目前划的几个行业,包括医药、新能源、电子计算机等等行业,其实你会发现在创业板里面的占比也是越来越高的。因为这几个景气中的行业恰好是最近几年行业发展最快,包括股价也是涨的最快的时候,所以此消彼涨之下,从股价的角度也反映了目前经济结构的一个变化。
我们再从政策的角度来看,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实施之后,它的包容性是很强的,所以有大量未盈利的公司现在也可以上市,包括红筹股、CDR,各种各样的科技创新类企业纷纷在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
我刚刚提到了板块的业绩表现是很好的,主要的原因也是因为有比较强劲的业绩增长。比如我最开始提到年一季度的业绩增速超过了%,但是这里客观去探讨,也是因为年的低基数效应。我们做过历史的回顾,A股的成长股投资应该是有它自己的一套估值体系,你不能说现在的创创指数80倍估值,银行8倍的估值,这合理吗?但是这里面要兼顾它的成长性。我们做过研究,A股在对于整个成长股进行估值的时候,大概30%左右的业绩增速是分水岭,如果整个板块潜在的增速要小于30%的话,投资者往往会带着比较苛刻的眼光给估值。比如现在的一些银行股、地产龙头公司,包括一些水泥的龙头公司,整个股息率很高,盈利能力也很强,现在的估值水平也很低,你说这个合理吗?这些公司就没有投资价值吗?它也有投资价值。但是它从业绩增长的角度来说还有什么增长的动能呢?其实整个的增长潜力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所以也会给它一个相对比较低的估值水平。一旦预期的增长速度超过了30%以后,整个市场主要 比如现在80的估值,今年是50%的业绩增速,其实它的估值水平就会降到60多倍。如果明年有40%的增速,那它的估值水平其实就会差不多降到40倍左右,后面如果再有30%的增速,那就会降到30倍。那你说这个估值水平高吗?其实看起来就没有那么高了,整个成长股的投资逻辑就是要看它的成长性,而不是奥去静态比较它的估值,这和一些价值股、转动行业的股票估值没有办法横向去对比的。
我们看创创板块的业绩增长,从年以来是超过了主要的宽基指数,包括科创50、创业50、沪深、万得全A等等,我们看它未来三年的盈利预测,今年稍微高一点,能够到40%-50%的区间。年可能稍微降低一点,大概在30%-40%的区间,年同样可以达到30%左右,未来三年的复合增长率是要超过30%的,应该是一个潜在成长空间很高的板块。
从估值水平上来看,很多投资者都担心它的估值。我刚才也给大家介绍过了,你要 我们在看估值的时候,很多投资者会比较喜欢和历史比估值,包括和其他一些行业板块比估值。但是我们也要知道,你和历史去比估值隐含了一个假设,就是这个行业的基本面从历史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但是对于很多科技创新类的行业,很多基本面最近几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投资逻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从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来看,其实汽车电子化应该就是未来发展确定性比较强的发展方式。电动汽车由于技术路线、发动机的构造的制动原理本身更加适用于电动化的趋势,包括目前还是辅助驾驶,倒车雷达、影像、导航,可能还有高速上的一些定向巡航,但是未来的潜在发展空间是很大的,比如上海市嘉定区滴滴已经真正开始真正的无人驾驶汽车的试用了。未来随着相关配套技术的成熟,这一块的成长空间是很大的。我们再看今年美国电动车的补贴政策出来以后,其实对产业格局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我们在看估值的时候也要辩证的看这个问题,有时候历史的估值不一定有可比性,你和其他的行业相比,行业和行业之间也未必有比较强的可比性。我个人觉得对待成长股的经验是看未来的增速,比如现在的时点80倍的估值,我看未来三年大概能到什么爱的增速,把这个增速倒推回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估值水平,然后再看这个估值水平合理不合理,更多是用这样的方法来辩证的看待估值。
从细分行业的角度来看,应该都是目前高度景气周期中的行业。刚才给大家介绍过了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产业链,很多投资者也 大家都知道汽车工业是欧元区非常重要的支柱性产业,但是它在目前电动车的发展上走了一些弯路,之前又走了一些柴油车的技术路线,所以它这一块不论是从产业链还是整车厂企业里面,除了大众最近新推出了一个旗舰级的ID系列电动车之外,很难听到欧洲传统的车厂有什么拿得出手的车型,所以它在这一块已经落后了,但是本身汽车产业又是它的支柱性产业,所以它对这个产业的补贴和大力支持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美国其实也是这样,汽车产业对于美国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所以它在电动车的产业里面,除了特斯拉之外,传统的汽车企业基本上没有拿得出手的旗舰级的车型。这一块加大了补贴力度去发展汽车工业,电动车的工业也是一个不得不做的事情。今年的财政补贴方案出来之后,既涉及到对整车厂的补贴,也涉及到消费者的补贴,所以大家预期它又能复制欧元区去年的长久的增长。因为美国的电动车渗透率本身就不高,所以它潜在的增长空间是非常大的。这一块应该是一个改变游戏规则的事件,目前把这些事件再糅合进来看,目前新能源汽车仍然是在一个高度景气的周期之中,它的估值水平很高是因为一直有超预期事件在发生。
我们再看新能源里面的光伏,光伏也是一个和历史比估值没有太大意义的事情。因为大家都知道,年到年光复旧已经有发展了,那个时候全球的产能中国占比非常高,后面还经历了产能过剩,国内最大的光伏企业出现了问题,甚至是倒掉了,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你会发现,这个行业里面深耕了很多年之后,随着技术的突破,现在的发电成本相比火电成本已经没有太大的劣势了,甚至基本能持平,那你在这种情况下在全球推广新能源,推广绿色环保的大背景下,其实这一块的产业发展空间也是很大的。我们的光伏和新能源产业在全球的技术竞争力上应该是排在第一梯队的,这个和半导体芯片、计算机又截然不同。比如锂电,全球排在前五的锂电公司里面国内能够占两名字,无论是整车、锂电还是光伏都是处于全球的第一梯队上,竞争力很强。
我们再看半导体芯片,客观来讲,我们和台湾、美国、欧洲、日本的第一梯队确实差距很大,而且它不是两三年、三五年能够改变的事情,甚至有可能要用十到二十年的时间去追赶,达到人家的一个高度。但是半导体芯片最近几年的发展还是不错的,首先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很多公司,尤其是偏上游的设备和材料公司已经完成了从零到一的突破,如果对比美国的一些公司,包括荷兰光刻机公司,美国材料设备公司,我们是从零到一,人家现在是在十,甚至是二十的境界,但是从零到一毕竟是最难的,后面去发展,逐渐赶上的机会还是有的。尤其是中美经贸摩擦之后,随着美国非常严厉的措施,无论是产业链角度还是知识产权的角度,甚至包括长臂管辖所涉及到全球供应链对中国的卡脖子情况,你会发现国内以华为和长存、长鑫等等为代表的半导体设计和制造的厂商已经意识到没有办法再依赖进口,它不得不支持国内的上游材料和半导体设备的厂商去实现技术突破。尤其是最近几年中芯、长存、长鑫有大量的资本开支,因为国家队已经亲自出马了,国家大基金第一期、第二期,包括上周半导体暴涨就是有传闻说某重量级领导亲自挂帅来引导第三代半导体目前的研发。当然这个消息是真是假也不知道,没有办法依据这种消息去做投资,但是国家对这个行业板块的支持是毋庸置疑的。
我们看到由于这些产业和资本的支持,整个半导体制造,制造这一块的公司开始大额的资本开支,这些资本开支就带来了国内大量半导体偏上游,设备和材料公司的机会。而且这里面有很多设备和材料公司大多数都是在科创板上市,未来科创板所代表的半导体芯片的机会应该还是比较高的,这一块大量的硬核公司是在科创板上市的。目前创业板有很多的老公司相对来说是偏设计一些,而且设计里面也是偏中低端的,这一块当然也需要去赶超,但是它的硬核程度没有科创板相关的公司那么硬核,大量的材料和设备公司是在我们的科创板上市,这是半导体芯片。
半导体芯片还有一个特点,它年初以来一直是在降估值,从去年四季度就开始杀估值,而这个板块的基本面一直都很好,你看它的业绩一直都维持很好的增速,估值水平今年一直都没有怎么涨,目前虽然是半导体芯片已经涨了不少了,但是和它的估值和业绩相比仍然是性价比比较高的板块。
我们再看计算机,鸿蒙所带动的国产软件又给国产软件提了一波估值,而且我们的创创50指数里面的国产软件以办公软件和信息安全为主,安全本身也是软件行业里面相对景气度比较高的一个细分子行业,当然因为本身国产化也是一个长期的事情,这一块也是景气度不错的行业板块。
占比最高的医药板块,首先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医疗服务更多的是受益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包括眼科、牙科,目前全国的企业市场占有率集中度仍然是比较低的,但是未来本身又符合比较好的特点,一个是会受益于消费升级,另外一个是整个的医疗风险相对不大,大家能够接受私营诊所的方式,你真医院看吗?它能够有效地受益于未来的消费升级。
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里面的疫苗和检测都是疫情的受益股,但是它目前的估值是不太好给的,比如未来疫情是持续一年、两年还是三年?疫苗接种之后未来要不要补种,是一年补种一次,还是两年补种一次?这个对于相关板块收入的预测可能就是成倍的变化,很难给出一个很精准的估值。但是它很多的逻辑都是偏长线的,比如医疗器械,这次疫情所引发的问题就是全民的医疗体系,在应对大流行的时候还是爆发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其实整个产业里面有很多政策已经给下去了,包括未来几年医疗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仍然是一个高度景气的赛道。疫苗和检测应该也是受益于疫情。
另外是疫苗,我以前从来是不打流感疫苗的,谁会打流感疫苗呢?我会有这样的疑问,得了流感扛扛不就过去了吗?但是我去年也去打了疫苗,国内疫苗由于年受到了长生相关的事件冲击,很多人就更不愿意打疫苗了。目前的新冠疫情应该是给全民上了一堂疫苗的科普课,现在我再和人去聊疫苗,很多人就不用我跟他做路演,人家说你不用讲了,这个东西都很清楚,引发了全民接种疫苗的意识,这个意识是无价的,无论打多少广告,做多少疫苗方面的科普宣传都达不到这样的一个效果。这个赛道未来中长期的成长空间是很高的。
再看生物创新药,这又是一个很好的赛道。因为大家都知道,很多一级的公司,像国内的复兴,海外的礼来等等,高瓴,几年之前纷纷在布局这样一个赛道,这一块的一级市场创投资金是非常活跃的。我们再看产业政策,上次有一个老大来长三角进行视察的时候,就重点点了长三角地区未来发展的三各行业,我印象中好像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好像是这三个,生物医药肯定是其中之一,包括我们在上海看张江、漕河泾,很多生物医药企业的产业政策,比如你盖楼、土地、税收政策都给得很好。
科创板的开板对于这些新兴产业真的是起到了很大的支撑力度。我们刚才提到的很多医药生物的一级市场投资者,通过上市之后能够实现一个有序退出的渠道,从而产生一个良性的循环。尤其是半导体芯片本身是一个重资产行业,它也非常依赖于资金的募集,这一块一方面给创投公司一个退出渠道,另一方面给上市公司一个资金方面的支持。
目前生物创新药在国内的产业环境是很好的,比如我就有一个很好的朋友,我的高中同学当时是北大医学院的,那个时候北大医学院的录取分数可能比数学系还要高或者是持平,总之是分数很高的一个专业。他后来去日本读博,在日本一个专门做试剂检测的公司做研究人员,现在国内一个上市公司的专门做检测的公司拉他过去做研究纵酒,他就回国了,他说待遇水平给得挺好的。他本来出国就没有办法,国内达不到这样的科研环境和薪资待遇,所以不得不在国外就业。如果国内有机会的话,我们很多在海外就业的医药高端人才还是愿意回国的,尤其是最近几年在产业里面了解下来,有大量的在国外的药企做研发的,包括高校的科研人员回国做创业,因为创投环境非常好,要政策有政策,要一级市场有资金有资金,要退出渠道有退出渠道,这里形成了一个从产业到资本,再到市场的良性循环。
这几个行业还是维持在高度景气周期之中,很多投资者都会担心高度景气周期已经听逆了,你天天给我讲景气周期。但是我们客观的、掰开了给大家介绍一下,从投资逻辑的角度来说,未来这几个周期确实是处于高度景气周期之中。尤其是很多投资者 我们国内很多传统行业的指数或者老的指数编制规则上传统行业的占比太高了,这些传统行业未来的成长性上已经没有太多的增长动力,毕竟经济L型,整个传统产业未来更多体现为一个周期性,随着供给需求的波动,它会呈现价格周期性的波动。由于我们的经济还在增长,它的中枢可能是往上,但是增长的斜率不会太高,基本上是这样一个表现。而真正有科技创新的这种行业,你再去看看它的股价,看美股纳指的走势,哪怕是年这么大的冲击,拉长十年、二十年基本也是很高的,国内如果天天看上证中指,你肯定会恐高。但是这个时候如果把BAT、拼多多、B站,港股上市的这些半导体芯片公司,生物医药公司全都放在整个A股里面,你看它市值的整体变化,你会发现基本和美国纳指的走势是很一致的。你炒A股老觉得涨多了害怕或者觉得不涨,因为我们确实有很多科技创新类的公司没有在A股上市。但是创业板改革以后就不一样了,你再看现在很多创业板股票、科创板股票,创业板注册制之后的股票其实有不少硬核科技的,人家是真正有真功夫的公司在这些板块去上市的,而且也不要求你盈利,有很多非盈利的选项。
这些板块,尤其是硬核科技公司的数量还是不少的,我们分析下来基本面也是比较扎实的,未来的成长性还是比较强的。我们互联网公司,包括过去十年左右整个互联网革命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应用技术的革命,更多是一种应用场景,对于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的流通环节,在流通环节做了很多提倡流转效率的工作,从而诞生了很多Beta公司,也诞生了社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但是我们已经很多年没有技术革命了,上一轮技术革命可能还是电脑所引发的计算机,包括互联网所引发的这一波技术革命,但是未来5G其实已经存在着很多提升生产力的真正科技革命的基础,现在中美一直在5G的尖端去竞争,美国说白了也不傻,人家在这个领域遏制你,就是因为它认为未来这个领域很有可能会出现爆发式的增长,出现一些工业级的应用,能够引发人类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升的赛道。
比如现在看5G,也有大量的负面声音,比如我需要5G这么高的速度吗?我好像也不需要。然后5G基站也有耗电量比较大的负面新闻,其实你去看3G、4G时代也是一样的,刚刚开始建立的时候都是负面消息。我们只要等待一个应用的出现,比如手机上有一个应用不用5G就用不了,那整个的5G马上就铺开了,4G其实也是这样的,像抖音、快手,你发现3G的手机支持不了这种应用,那整个的5G自然就铺开了,铺开之后5G一方面是网速,还有一方面是低延时和高并发,能够同时容纳更多的设备在有限空间的接入。比如你去北京火车站、上海火车站,如果火车晚点了,基本上你手机就没有信号了,因为人太多了。但是5G可以解决或者拓展这个问题的,它很有可能会带来一些工业级的应用,比如消费级的AR/VR,消费级的智能驾驶都是一些比较成熟的应用。你再看工业级的应用,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些能够改变劳动生产率的应用,目前从股价的角度还没有计入这些预期,因为八字还没有一撇。我们作为科技成长,未来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还是很大的,这个是相关的几个细分子行业。
具体到目前是不是科技成长类板块的布局时点呢?我个人觉得第一年初至今,其实整个科技成长股没有怎么涨,除了新能源汽车一直在涨之外,医药生物有一些受益于疫情的板块也一直在涨,但是科技成长股,包括半导体芯片、计算机5G这些年初至今没有怎么涨。其实今年的主线很鲜明,最开始的时候就是涨消费,包括白酒、医药、新能源汽车,或者是涨权重股,然后开始涨周期股,现在的周期板块可能有压力了,然后是消费每个月度数据不太达到预期也有一些压力,说白了从行业轮动的角度也该轮到科技股了,而且整个科技股的一季报业绩很好,你再看它的半年报业绩,目前测算下来半年报的业绩也是不差的。未来一个月左右,仍然是科技股的风口。
另外,我们发现科技股只要不是买在市场最狂热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出现太大的回撤的,即使是买在最狂热的时候,当然这个就不好说了,因为板块的波动很大,可能回撤是20%-30%的幅度,很多投资者扛不住。这个时候你通过定投的方式,其实是比较好地把握科技板块投资的姿势和投资方式。其实只要看景气周期一直是向上的,比如新能源汽车,每一波回调都很剧烈,但是之后往往随着景气周期的延续,很有可能又能够持续再创新高,基本上是这样的一个情况。
我们再说美联储议息会议,其实美股目前对A股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少了,A股更多的是走自己的独立行情,它目前只是点阵图有一个偏鹰派的表态,哪怕是点阵图显示,第一次加息可能是在年下半年左右。我个人觉得这一块短期不用太担心,除非是出现像去年2、3月份全球的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冲击,除了这种情况,目前海外市场对A股的影响其实没有那么大。
另外,很多投资者关心如果美元走强,全球资本回流美国会不会引发全球资本市场的动荡或者是负面影响?我个人理解这个问题要辩证地来看,一方面要看历史是有这样的情况,但是也要看它的逻辑,它的逻辑更多是美元走强的时候对外投资,也就是说国内的美元投资要撤出,出现了美元离境所引发的国内金融市场流动性的减少,引发了股票市场负面的波动。但是你再看目前美国不只是要退出宽松的货币政策或者是偏鹰派,它还要加息,还要提高税率,提高税率其实对于资本的吸引力来讲是下降的。但是你看国内比如浦东新区的政策、广东深圳的政策,很多政策都是着眼于吸引外资,包括准入、金融体系的支持,都还是在吸引外资,此消彼涨之下,如果真的是美联储鹰派,美元走强,但是美国还是要加税的,那么国内对于海外资本的吸引力并不一定会下降,因为我们还是在大量的政策吸引国际资本的。这个东西冲击不一定有那么大,另外它是一个很长的变量,其实你看国内A股的这些景气周期的赛道,更多还是走独立行情,受到了货币政策,包括海外全球市场波动的影响应该都是不大的,或者是即使短期受影响,在一些事件性的冲击之后往往会非常快速地回归基本面成长的逻辑。投资这些板块,我们历史上也做过一些回撤,第一是择时的必要性不是很强,第二即使是做择时,效果也不是很好,基本是这样一个情况,更多的比较适合做配置或者定投,尽可能的少折腾,通过仓位或者是投资方式的方法尽可能地减少波动对于整个心态的影响。
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和大家的交流基本就差不多到这里。我再给大家总结一下,指数层面有几个比较大的特点,第一是它每个季度调整一次,和其他指数每半年调整一次的方式大不相同,而且新股上市一个季度就可以纳入指数,这个调整频率更加适合科技成长板块高度变化的竞争格局。第二是它在指数的编制规则上有很明确的行业要求,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新能源车、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等几个产业,高度匹配目前国家重点支持和未来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方向。第三是它是化整为零,因为大家都知道目前科创板和创业板投资也有不低的门槛,现在很多个股的单价已经比较高了,你一手为一个最小的单位买卖,对资金的占用力度相对还是比较大的,哪怕里资金比较大,能够买一手两手,但是也很难做到分散配置。而ETF本身就是一个分散配置的好工具,一键式的批发转零售,一键式的打包50个科创和创业板市值最大的也是赛马的机制,每个季度赛马一次,去选出最好的前50只公司,通过这种方式一键式的布局这两个创新板块的龙头企业,投资门槛相对也比较低,净值成立的时候1块钱,一手为一个交易单位,基本就多块钱,这样一个比较低的门槛。从行业角度,大概是40%的医药,25%的新能源,20%左右的半导体芯片、计算机、通信、电子等等,完全是属于目前高度景气周期上的几个赛道,估值水平相对不是在历史最高点,以盈利增速来衡量目前的估值水平也不是很贵。
今天和大家就交流到这里,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也可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