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地缘战略的得与失北欧低地与

诚信白癜风医院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zx/52988/

一、德国入侵北欧

年10月6日波兰被德国和苏联占领,经过半年的体整和秘密的军事调动,年4月9日,德军开始实行“威塞尔演习”计划,进攻丹麦和挪威。丹麦当天投降,挪威则坚持到6月10日才投降。

挪威战役地图

德国进攻北欧的重点是挪威,攻占丹麦只是为进攻挪威提供进一步的跳板。德国进攻挪威的理由有两点:第一,瑞典的铁矿主要分布在北部高纬度的拉普兰地区,在天气比较暖和的情况下,铁矿砂可以从瑞典北部经波的尼亚湾(见下图)越过波罗的海运到德国。由于德国攻占了丹麦,封锁了波罗的海,英国海军进入波罗的海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这条路线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到了冬天,波的尼亚湾封冻,船只无法通行,瑞典的铁矿砂只能由铁路先运到挪威的港口,然后再通过海路运到德国。这条航线是沿挪威西海线由北向南,极易受到英国海军的攻击。

波的尼亚湾

在占领了挪威之后,德国人就可以控制瑞典铁矿石的运输线,而不必害怕被英国切断。同时,因为有重兵驻在挪威,那么瑞典的态度也一定会更合作,不敢妄存异心。第二,挪威东临瑞典,西临挪威海,北邻巴伦支海,南临北海,海岸线长达两万一千公里,西海岸有许多优良的海港,为德国自由出入大西洋提供了便利。占领挪威后,德国可以在挪威境内可以建立海空军基地,足以改善德国对英国的战略地位,使其海军比较容易进入大西洋,以后也使德国对同盟国驶往摩尔曼斯克(苏联在北冰洋的不冻港)的运输船队比较容易进行空中和海上的攻击。但是二战期间,德国海军虽然获得了较多的基地,但是数量上居于劣势,始终受制于英国海军。

摩尔曼斯克港

占领挪威还可以使德国获得进攻苏联的前哨基地,威胁苏联的重要港口摩尔曼斯克港。英美的援助很大部分是通过摩尔曼斯克港运到苏联的,帮助苏联红军迅速恢复元气。在以后的战争中,德军曾以挪威为基地越过芬兰进攻苏联的摩尔曼斯克港及铁路线,但受天时地利的限制,这种劳师远征的作战在年春季未能达到其目的。此后,这一方面遂平静无事。

二、德国入侵低地

在进攻丹麦和挪威的同时,德军同时对低地国家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采取了军事行动。卢森堡、荷兰和比利时先后投降。三个低地国家不仅与法国、德国相邻,而且与英国隔海相望,是英法德三大国之间的缓冲地带,战略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军按照“施里芬计划”的作战部署,绕道比利时进攻法国。可见,比利时的战略重要性早就显现出来了。一战给法国带来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导致法国国内厌战情绪严重。为了避免再次遭到德国的进攻,法国修建了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

“马奇诺防线”自隆吉永修建至贝尔福,全长公里,几乎涵盖了整个德国与法国边界和法国与卢森堡边界。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法国副总理兼国防部长达拉第年决定从“马奇诺防线”北端,沿整个法国与比利时边界直至北海沿岸,修建“达拉第防线”,这条防线一直修到年5月德军进攻为止。

鉴于一战时比利时作为德国进攻法国的必经之路而被德军占领,比利时为了自己国家的安全,从年起,沿毗邻德国的边界大大加强了防御,成为德法边境“马奇诺防线”的延伸。由于“马奇诺防线”异常坚固,德军不打算从正面进攻“马奇诺防线”,而是占领卢森堡后绕道比利时,然后通过法国北部的阿登山区进攻法国。但是此时比利时加强了防御,如果德国绕道比利时进攻法国,那么德军必然会在比利时遇到较大的阻力。

为了减少阻力,德军会入侵荷兰去抄比利时的左翼。由此可见,低地国家的生死存亡关系到法国的命运。它们的存在使德国找到了进攻法国的软肋。但是,法国犯了致命的错误。法国认为德国进攻法国的作战方案仍然是“施里芬计划”,该计划是通过比利时进攻法国,主攻方向放在右翼。但是德军对“施里芬计划”作了部分修改,将主攻方向放在中路,即德军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通过卢森堡和比利时,然后穿过茂密的阿登山区森林,从“马奇诺防线”左翼迂回,突破薄弱的“达拉第防线”进攻法国北部。正是这一致命的错误,导致了法国的败亡。

法国败亡的事实证明,德国对低地国家的占领是德国取得西欧战役胜利的关键。这一步骤无疑是成功的、正确的。同时,低地国家的生死存亡也关系到英国的国家安全。荷兰和比利时都濒临北海,与丹麦和挪威相比,它们更靠近英国。德军占领这两个国家,可以充分利用它们的港口和海空军事基地,对英国进行近距离的攻击。但是,在不列颠之战中,英国进行了英勇地抵抗,德国始终未能攻占英国本土,这主要得益于英国是海上强国,拥有强大的海空军和掌握制海权。

德国占领低地国家后,比利时、卢森堡、意大利、西班牙等法国的邻国不是德国的仆从国就是德国的盟国。德国已经实现了对法国的战略包围,法国的灭亡也就不奇怪了。

三、德国入侵法国

在希特勒在战略思想中,德国的首要目标是摆脱两线作战的窘境。在一战中,由于德国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因而陷入了两线作战的窘境,遭到东线俄军和西线法军的两面夹击。鉴于一战的深刻教训,希特勒决定挑拨法国和俄国的关系。希特勒挑拨离间的策略是成功的,法国并没有和俄国结盟,而是向波兰提供了安全保证。为此,希特勒所采取的战略步骤是:如果波兰不肯屈服,德国首先将其解决,接着就迅速击败法国并将英国人逐出欧陆,然后再发动征俄战役。摆脱两线作战的窘境也是德国必须消灭法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代法国

法国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它位于欧洲大陆西部,东北与比利时、卢森堡接壤,东与德国、瑞士相邻,东南与意大利成为邻国,南面毗邻西班牙,西北与英国相望,濒临北海、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和地中海四大海域,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岛是法国最大岛屿。法国隔着英吉利海峡与英国相望,海峡的最狭窄处又称多佛尔海峡,仅宽34公里。同时,法国还是西班牙和意大利的邻国,攻占法国可以将德国与西班牙、意大利三个法西斯国家连成一片。法国与西班牙、意大利都是地中海国家,再加上三国在北非的广阔殖民地,从而使得德国在地中海占尽优势。法国濒临大西洋和北海,攻占法国可以大大拓展德国的出海口,使德国海军可以大展拳脚,以冲破英国的海上封锁。法国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是希特勒必须消灭法国的重要原因。

作为西欧面积最大的国家,法国的地理位置比德国优越的多。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处于英国、法国和俄国等大国的包围之中,地缘战略态势十分险恶,并且德国不像法国那样拥有广阔的海岸线,这就决定了德国只能作为一个陆权强国而不能成为海权强国。而法国就不同了,它既是西欧面积最大的国家,又拥有广阔的出海口,法国可以陆权和海权并重,因此法国不仅是欧洲传统的陆权强国,拥有欧洲实力最强大的陆军(虽然不经打),还是仅次于英国的殖民帝国,拥有欧洲仅次于英国的海军(二战前被意大利赶超了)。

虽然法国拥有如此强大的实力,但却在德国的进攻面前不堪一击。问题就出在法国海陆并重上。虽然海陆并重让法国成为陆权海权双强国,但是法国没有足够的钱来保持陆军和海军的并行发展。这就意味着法国陆军和海军的发展都无法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这也是法国陆军不如德国、海军不如意大利的原因。德国就不同了,它将主要的资金用于陆军的发展,所以法军在德军的强大攻势下会变得不堪一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65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