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鬼子的称呼从何而来鬼子的渊源
“日本鬼子”是我们再也熟悉不过的称呼了,电视剧里、小说里、歌曲里、老一辈爷爷奶奶的嘴里……“鬼子”一词满是对侵略者的憎恨与厌恶。
但是,少有人问,为何称日本侵略者为“日本鬼子”?“鬼子”是“侵略者”的代名词吗?
其实,关于“日本鬼子”称呼的由来有两种说法。
据说,甲午战争前,清政府派使臣到日本谈判。期间,日本举行了一场记者招待会,为了达到奚落嘲讽中国的目的,就拿出一幅上联,让清朝的使臣对出下联。
“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并肩居头上,单戈独战!”
上联用了拆字法,暗示日本兵强马壮、武器精锐,单戈独战便可踏平中国。
洋洋得意的日本人,本以为使臣对不出下联,谁料,谈判的使臣有了神来之笔。
“倭人委,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
同样的拆字法,段段对仗,字字诛心,寓意深刻,暗暗讽刺了日本人的侵略野心。
此联一出,博得当场喝彩。
由此,中国人不再称日本人为“倭寇”,而改称“日本鬼子”。特别是随着日本侵略者大肆侵华的不断扩张,“鬼子”这一憎恨的称呼更是深入人心。
我国古代传说中,“鬼”相貌奇怪,丑陋无比,一般都是绿眼睛、红头发,面目狰狞。
晚清时期,英法美德意等西方白种人不断涌入中国。
此前,老百姓没有见过西方人,在他们眼里,蓝眼睛、高鼻子、黄头发的“洋人”与传说中“鬼”的形象十分相似,于是,就管他们叫“洋鬼子”。
西方国家对我国屡屡烧杀抢夺,侵犯主权,老百姓甚是憎恨,“洋鬼子”的称呼便很快流传开来。
甲午战争后,日本人多次挑起事端,对中国实施侵略,于是对西方的“洋鬼子”称呼也用到了日本人身上,称其为“东洋鬼子”,西方人为“西洋鬼子”。
之后,随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处于日本侵略者屠刀下的老百姓,对“东洋鬼子”深恶痛绝,干脆直接称“日本鬼子”或“鬼子”、“小日本鬼子”。
我们查资料,对“鬼子”一词进行了探究,认为说法二比较可靠。
其实,“鬼子”这一称呼来自“番鬼”。
“番”,意思是渡海而来的异族,比如“番薯”“番茄”都是远渡重洋而来的植物。
航海技术发展后,欧洲人与中国有了密切接触,当只认黑发黑睛黄皮肤的国人遇到碧睛红毛的白种人,甚是奇异,从外貌特征上很容易把他们与鬼怪扯在一起,于是,便有了“番鬼”这个称呼。
16世纪至17世纪,我们便称入侵我国的葡萄牙、荷兰人为“番鬼”“红毛番鬼”。
之后,大量涌入中国的西洋人,也都被称作“番鬼”,连常住广东的外国人也默认了这一称呼,英国人威廉·亨特就写有自传《广州番鬼录》。
随着近代社会欧洲人对中国入侵加甚,老百姓对“番鬼”痛恨有加,便称为“鬼子”,“子”含渺小之意,是一种蔑称。
于是,久而久之,“西洋鬼子”“东洋鬼子”“日本鬼子”便流传开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211.html